返回栏目
首页历史文化 • 正文

明朝移民真实经历 你从哪里来走进安徽寿县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娱乐最前沿

土生土长的寿县人,如果是同姓人,见面后知道对方和自己一个姓氏后,一般会开个玩笑:“五百年前是一家”。土生土长同姓的寿县人为何说五百年前是一家呢?这个背后有什么样历史事实!这个“五百年前”从何时算起的?这都要源于明朝初期那次全国性大移民,500年的时间也就明朝初期1400年前后到清末1900前后的时间,到了今天已经不止500年,下面就聊聊:寿县人,“你”从哪里来,这个话题。

明朝移民真实经历 你从哪里来走进安徽寿县(1)

夕阳西下的寿县古城图片

一、明朝初年为何要全国大移民到江淮和中原地区?

中国的中原和江淮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汉族人曾经出现差点就被灭亡的事件。最严重的就是东晋十六国时期的“五胡乱华”那次,胡人建立的后赵,在后赵皇帝石虎统治的15年时间里面,包括汉人在内各族人民惨遭屠杀和折磨。要不是一个叫冉闵汉人(石虎的养孙)奋起抵抗,估计那次汉人基本上就灭绝了。到了南宋时期,淮河又是宋金对峙前沿阵地,除去当兵的,因为留在这块土地要打仗,估计能跑的也跑差不多了,不是投亲就是奔友了,因此这个地方人口是不会多的。1230初期,蒙元忽必烈为了消灭南宋,就是和南宋打了40多年仗,蒙古铁骑横扫江淮及中原,死去多少人,就没法说得清了。而且蒙古人还干了一件至今让汉人都无颜面对事情:就是为了防止汉人反抗,每五家派驻一个蒙古兵,负责看管这五家,把做饭的用菜刀,锅铲,以及农具等凡是有铁的物件都集中一起由这个蒙古兵看管,那家要做饭用菜刀,先要申请,用完要还回去,而且蒙古人还要这五家的孩子喊他“鞑鞑”或“鞑子”,后来就演变成“大大”和“大”,其实在上个世纪70-80年代,寿县农村还有小孩喊自己父亲或则叔叔为“我大”或则是“大大”的,这里面隐含的是一个无法启齿屈辱史。

寿县古城南门

到了元末,朱元璋等起兵抗元朝,据史料记载,蒙古人三次血洗凤阳县。起义军刘福通保的“小明王”在安丰城定都8年,不但是安丰城在劫难逃,毁于战火,就连安丰路下辖8县1州也是在劫难逃。《元史.地理志》安丰路所辖的八县一州:寿春县、安丰县、下蔡县、霍邱县、蒙城县、定远县、怀远县、钟离县及濠州,仅有户17992,人口:97611人,(元初安丰路辖:安丰、寿县、霍邱。后增加到八县一州),这个地域面积有多大呢?估计有一万平方公里,而人口就9万多人,和现在大一点城镇人口差不多少。地广人稀,明初的皇帝为了稳定中原地区,增加人口和财政收入,不得不走山西,江西、山东等地收到冲击较少山区移民过来。

明朝移民真实经历 你从哪里来走进安徽寿县(2)

寿县城雕塑

二 究竟有几个地方向寿县移民了,移民有几种方式?

第一、史书记载的是有三个地方大规模向安徽和中原地区移民,当然零星也有,比如朱元璋迁江南豪强到凤阳也有几次。严格地说这三个地方移民迁出地聚集的中转站:排在第一就是山西洪洞大槐树,据说这个槐树当时有个老鸹窝;第二就是山东济宁下面兖州的枣林庄;第三就是江西鄱阳的瓦宵坝。寿县迁入的移民,这三个地方都有,但是基本是山东枣林庄集散中转过来比较多,山西洪洞大槐树基本在河南中原一带,瓦宵坝移民迁入地主要是当时安庆府,也有最远到六安和寿县南的。但是寿县好多人说祖上告诉他是山东老鸹巷,但是史料从来就没有查到山东老鸹巷这个记录。可能是洪洞县大槐树上老瓜窝和山东混淆后以讹传讹吧。

明朝移民真实经历 你从哪里来走进安徽寿县(3)

山西洪洞县大槐树

此外,还有寿县人及霍邱一带后世修谱把三个地址都写上了,说是山西洪洞县迁移到山东枣林庄,山东枣林庄迁移到瓦宵坝后,又从江西瓦宵坝迁移到寿县、霍邱,这一看就是弄不清到的是哪里迁移出来,干脆把三个地方都写上算了,如果从山东枣林村迁移出到江西,那是要经过安徽,何必绕个大圈跑到江西瓦宵坝的移民集散地,再坐船到安徽来呢。而且这是政府组织的强制移民,不是你想到哪里就到哪里的。寿县人为何把上厕所,说成“解手”就是个很好的佐证,“解手”这个词,是因为被强制迁移过来的,官府为了防止逃跑,就把老百姓反剪双手捆成一串,防止你逃跑便于押解,被押解的人路上要是方便的话,就请求官差解开双手,因而叫“解手”就是上厕所方便的代称了。以至于现在还有寿县本地老人走路喜欢双手反剪,可能也是因为这个缘故吧。也许你会问,难道家谱记录都不可靠吗?还真的不一定可靠,因明初不准许私人修家族谱牒,到明中后期才放开私人修家族谱牒。这时候起码已经过了5代人以上,过去农村文化普及率低,光靠口传肯定会出差错的。而且过去人在修谱的时候,对于搞不清的事实,一般就是乩谱,乩(音读 jī)就是占卜的意思,对于祖上不清的事实,选几个备选方案,然后抽签决定选哪个,作为修谱依据。

明朝移民真实经历 你从哪里来走进安徽寿县(4)

江西瓦宵坝图片

第二 从山东“屯田调卫”迁移到寿县来的。

1、明代军队是实行屯田卫所制,在各地驻军的,而且当兵是世袭的,准许带老婆孩子一起来到你屯田驻扎的地方,这个就相当于解放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一样。当时一个卫有兵5600人,明代的寿州卫所就是从山东调卫过来的,假如这个人生了三个儿子,那他大儿子承父业就是当兵,余下两个就只能在附近开荒种地了,到了他的孙子那一辈可能就有10左右,除去一个子承父业当兵外,其他的也还是种地,假如这个后代没有男丁,那就走兄弟后代里面选个做当兵的接班人。在《寿县志 - 姓氏》志书中写道:“尹氏 ,时际元末,群雄并起,于宋和靖处士尹焞之七世诸孙中,有兄弟三人:长世元,次世功,幼世位,族居山东济宁州老生塘,集丁壮三千余人,结寨自固,后从明大将徐达定山东、克大都有功,诏进世元为昭勇将军。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擢世元为长淮卫指挥使世袭卫千户,世功为长淮卫千户,世位为卫百户,兄弟三人遂率兵南下,屯田淮上,而安家于寿州南乡青莲寺(寿县十字路),为南迁尹氏之祖。”上面所说尹氏兄弟带来的3000多人,其后人分居在当时屯田卫所的四周了。

明朝移民真实经历 你从哪里来走进安徽寿县(5)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寿县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