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诗话74
(第二辑·第一卷)
亲情交情 恩典离情
编者 朱升
《典故诗话》
亲情交情 恩典离情
(第二辑·第1卷)(34)
15伯牙绝弦 知音难寻
【典出】:《吕氏春秋·孝行览》:“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呼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斯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觉得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伯牙绝弦”典故报告了一个千古传播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故事出自《列子·汤问》。
琴曲《高山流水》即为俞伯牙的代表作之一。
【释典】:春秋时俞伯牙善于奏琴,钟子期擅长谛听。俞伯牙奏琴时,内心想到高山,钟子期说:“好啊,我似乎望见一座巍峨峻拔的泰山挺立在我面前!”俞伯牙内心想到流水,钟子期说:“好啊,我似乎望见了奔驰不息的江河!”总之俞伯牙内心想的,钟子期就必然能知道他的心意。钟子期身后,俞伯牙认为世上再也没有知音了,认为很悲痛。于是摔破了琴,挑断了琴弦,抉择生平不再奏琴。
这就是“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俞伯牙咬牙切齿吊唁子期,人们用此叹息知音难觅。 从此,因为这个故事,人们把“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寻或乐曲美好,把“知音”比作领略本身心意,同本身有配合说话的的人,“伯牙绝弦”一词也徐徐演酿成了这样一种意思:因为知音逝世,从而弃绝某种特长或喜爱,暗示哀悼。后用觉得典。
【释义】:典故“高山流水”,比喻良知或知音,也比喻音乐美妙:
1、借喻知音、良知,心领神会。
2、用“伯牙绝弦、绝弦” 等谓感良知之恩。
3、用“伯牙鼓琴、伯牙弦、钟期耳、高山流水”等写琴或琴曲的高明,以及听尽其趣。
4、比喻高明的作品。
【典形】:伯牙高山、伯牙琴、伯牙绝弦、伯牙弦绝、断弦人、高山流水、绝弦、琴亡伯牙、子期耳、钟期琴、高山韵、山情水意、山高水深、流水曲。
【用典】:
[子期耳]清·秋瑾《咏琴志感》:“若无子期耳,总负伯牙心。”
全诗如下:
泠泠七弦琴,所思在翠岑。成连奋逸响,中散叹銷沉。
世俗惟趋利,人谁是赏音?若无子期耳,总負伯牙心。
[高山韵]一曲高山韵在音乐厅中回荡,令民气旷神怡。
朱升2019、12、27、
注:《典故诗话》共13辑,每辑2卷或3卷,每卷40个典故,根基上包罗了唐诗、宋词、元曲中常用的典故。接待保藏或转发。 朱升2020、8、27、于漕河建银花苑
朱升20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