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首页历史文化 • 正文

成都为什么又称为益州(4300余年的蜀州如今改名崇州)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娱乐最前沿

清嘉庆、光绪两部《崇庆州志·沿革》皆明晰记述:“崇庆州,古蜀国也。”常载《华阳国志》记实:“后有王曰杜宇,教民务农,一号杜主。时朱提有梁氏女利游江原,宇悦之,纳觉得妃。移治郫邑。”本日的崇州市域,即为文中所说的“江原”地域。

常璩《华阳国志》谓:“江原县,郡西,渡大江,滨文井江,去郡一百二十里”。郡指置于秦时的蜀郡,即今之成都会区;大江指金马河,文井江指今西河(元通以上今仍称文井江)。西晋时的120里折合为今之41.5公里,与今崇州市城区至成都少城(蜀郡治所)间隔正合。这是秦汉江原县置于今崇州市城区最早最势力巨子最精确的依据。《大元一统志》:“古州城,在崇庆州”,《明史》:“崇庆州,元治晋原县”,《隋志》:“晋原县,旧曰江原”,唐《元和志》:“晋原县,本汉江原县”,晋常译《华阳国志》:“江原县,郡西,渡大江,滨文井江”。今崇州市城区即元、明、清时的崇庆州城。由此可知,秦汉时所置的江原县治所就在本日的市府驻地崇阳镇城区,汗青沿革,一脉相承。

成都为什么又称为益州(4300余年的蜀州现在更名崇州)(1)

东晋十六国时期,成汉于晋怀帝永嘉六年(312年)在江原县置汉原郡,改江原县为汉原县。汉原郡辖汉原、临邛二县。晋穆帝永和三年(347年),成汉为东晋所灭,东晋改汉原郡为晋原郡,复改汉原县为江原县。至南朝刘宋时(420—479年),晋原郡共辖5县:江原、临邛、晋乐、徙阳、汉嘉。除江原外,余皆侨县。萧齐(479—502年)改晋原郡为晋康郡,萧梁(502—554年)易名江原郡,仅辖江原、临邛(侨置)、晋乐(侨置)3县。西魏(535—557年)于今江源镇境域内侨置犍为郡及通道县。废江原郡、县,新置多融县,与通道县并隶犍为郡。北周(557—581年)将新置不久的多融县改为晋原县,直隶蜀郡。隋初,犍为郡及僰道县先后废侨,今崇州市境仅存一晋原县。晋原县历隋、唐、五代、宋、元,于明洪武初省入崇庆州,历时800多年。其治地址今崇阳镇西南龙门街古城。唐垂拱二年(686年),于晋原县地置蜀州。因此地为古蜀国,故名。天宝元年(742年)改唐安郡,乾元元年(758年)复改蜀州。至南宋绍兴十四年(1144年)升州为军时止,蜀州历时458年。蜀州共辖五县:晋原、唐隆[唐武德元年(618年)置于通道县侨址,先后改武隆、唐安、唐兴,五代后梁、后晋先后遥改陶胡、乡城,北宋开宝四年(971年)改江源、青城、新津、永康[后蜀广政十六年(951年)置,治地址津市境内街子镇。除青城、新津外,别的3县皆在津市境内。

成都为什么又称为益州(4300余年的蜀州现在更名崇州)(2)

南宋高宗天子赵构曾于大观元年(1107年)封于蜀州为蜀国公。绍兴十四年(1144年),因高宗“潜藩”(天子即位前的封地),升蜀州为崇庆军,以示崇拜庆贺之意。崇州汗青上整整850年的“崇庆”之名即自此始。淳熙四年(1177年)升军为府,德佑元年,也即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升为总管府。共辖4县:晋原、江源、永康、新津。除新津外,前3县皆在津市境内。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降崇庆总管府为州,崇州自此称为崇庆州。曾统领晋原、江源、永康、新津等县,前3县皆在今市境内。清雍正五年(1727年),崇庆成为不领县的散州,直至民国2年(1913年)废州改县,崇庆州共历时630年。 民国2年(1913年),民国当局清扫清朝配置的府、州、厅,将崇庆州改为崇庆县,先后隶川西道、西川道、第一行政督察区。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创立后继称崇庆县,先后隶温江专区(地域)、成都会。至1994年撤县设市时止,历时81年的“崇庆县”之称成为汗青。为加快当代化建树,施展地理和天然资源上风,促进改良开放和经济社会成长,崇庆县人民当局从1992年开始向成都会人民当局呈送关于撤县设市的请问陈诉。1994年6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百姓政部批复:“经国务院核准,赞成取消崇庆县,设立崇州市(县级),以原崇庆县的行政地区为崇州市的行政地区。”同年9月23日,全市谨慎进行崇州市设立庆贺大会。新设立的崇州市由四川省直辖,省当局委托成都会代管,原有的统统相关稳固。凭证国务院地名打点条例划定,由于“崇庆”与“重庆”同音,不能将“崇庆县”改名为“崇庆市”。新市名既保存原崇庆之“崇”,又照顾到汗青上恒久设州的沿革,故命名“崇州市”。

成都为什么又称为益州(4300余年的蜀州现在更名崇州)(3)

成都为什么又称为益州(4300余年的蜀州现在更名崇州)(4)

成都为什么又称为益州(4300余年的蜀州现在更名崇州)(5)

成都为什么又称为益州(4300余年的蜀州现在更名崇州)(6)

成都为什么又称为益州(4300余年的蜀州现在更名崇州)(7)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