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酒馆尔
冯小刚打死也想不到,这辈子能蹭一波李易峰的热度!
何出此言呢?
中秋佳节之际,娱乐圈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外表单纯无害的李易峰,背后竟是如此不堪,直接把自己送进了局子。
他的私生活精彩程度丝毫不亚于大凡凡。
而这两人的关系也是耐人寻味,一个“兄“,一个”弟“。
据悉两人是在拍摄冯小刚的电影《老炮》时臭味相投成了朋友,没曾想现实中这俩也都是“老炮“。
这也难怪网友们都调侃“冯小刚独具慧眼“,挑人是一挑一个准。
侮辱性更强的是,冯小刚对李易峰的评价可不低:
他特别阳光,每次看到他就觉得房间很亮;每天都像八九点钟的太阳,和他呆在一起,生活都是美好的。
啧啧啧,不得不佩服冯导的口才。
奈何曾经那个怼天怼地的小钢炮,如今再也没了声音。
随着李易峰的落幕,冯导建立起的“京圈”纷纷崩盘。
01 京圈小钢炮的成长史
上世纪八十年代,北京干部大院中有这样一波孩子,父母背景深厚,自己不爱读书,整日无所事事,但热爱文学,想用笔杆子打出一番天地。
于是这些孩子凑在一起,组成小团体,“京圈文化“应运而生。
这个圈,只崇拜“特权”,讲身份、论出身是进圈基本标准。
就连王朔在这圈孩子中也要被扒一扒出身哪个院。
“我住的是第一大院空军大院,跨出十个院,也到不了王朔的院。”
马未都从不掩饰京圈“鄙视链”。
不过随着王朔作品被搬上大荧幕、郑晓龙和赵宝刚成了有名的导演,这些人成了京圈核心人物。
彼时的冯小刚还入不了这些人的眼,他还是刚刚转业的小美工。
不过冯小刚最大的聪明,就是善于利用更聪明的人!
一次在郑晓龙的剧组里,冯小刚看到郑导在看王朔的新书,于是他就舔着脸上前攀关系,结果还真说的郑导愿意把王朔引荐给自己。
郑晓龙请来王朔后,冯小刚靠着三寸不烂之舌把王朔从头到脚夸了一个遍。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冯小刚崇拜王朔不假,但他更想加入京圈。而王朔之所以接受冯小刚,用他自己的话说便是:“如果一个人天天拍你马屁,你不能跟他急吧!”
就这样,冯小刚混入大院子弟中,跟在后面从端茶送水做起,在圈里陪居末席。
直到1991年,王朔、郑晓龙等人开始拍摄《编辑部的故事》,冯小刚自告奋勇参与编剧策划。
剧组人员觉得冯小刚不过是个画画的,哪能参与剧本编写呢?
还是郑晓龙力排众议:“让他试试,能用就用,不能用也不亏。”
庆幸的是,这部电视剧一经播出风靡全国,冯小刚在京圈露了脸,也正式和王朔成了搭档。
他们二人再加上葛优等人创办了一家名为“好梦”的公司,每天的工作便是:喝酒、吹牛、攒剧本。
借着王朔这个东风,冯小刚真搞出来不少名堂,《一地鸡毛》、《永失我爱》等等都是那时作品。
然而好景不长,王朔从神端跌落,成了业内毒药。
02 “老炮“冯小刚的帝国
那段时间,只要挂着王朔名字的电影,一律被毙。
此时的王朔为了不连累冯小刚便直言:“可以不挂我的名字。”
谁曾想,冯小刚真就放弃了王朔。
大陆首部贺岁片《甲方乙方》从头到尾的演职人员真的没有王朔名字。
这部电影问世后,电影票房高达3600万,而冯小刚一人就获利100多万。
冯小刚自己拿出五万块钱给王朔送去,就当“买”下王朔的版权;王朔是多么心高气傲的人,他拒绝了冯小刚,并且结束了他们这段关系。
“王朔与冯小刚就是相互利用的关系。”多年后,马未都在回忆那段故事时这么回忆。
在笔者看来,王朔和冯小刚之间并非单纯的相互利用,而是冯小刚根本没有真正的混进京圈过。
毕竟在叶京把他们兄弟几人的经历编进《与青春有关的故事》时,有一个性格猥琐、爱哭鼻子、出卖兄弟的角色,名为“冯裤子“。
这个角色的饰演者长得也和冯小刚如出一辙。
不管如何,冯小刚和王朔等人的关系戛然而止。
细究起来,此时的冯小刚已经不需要“京圈“这个名号了,他可以自己建立”圈子“。
自《甲方乙方》到《不见不散》再到《没完没了》,冯小刚的贺岁三部曲让他站稳脚跟。
等到新世纪,国内电影市场日益趋下,科班出身、只拍文艺片的大导演们跪着也挣不到钱。
唯有冯小刚的商业片迎合市场大赚特赚。
于是冯小刚一边接受同行们的鄙夷,一边大讲成功之道。
冯导的商业片模式无非就是:请各类大碗加盟,流水账式欢乐故事,放下身段自然财源滚滚。
这一套拍多了,冯导有了财和名,心里压抑许久“站着赚钱“的念头萌芽。
《唐山大地震》、《1942》、《集结号》等等电影又一次应运而生。
那几年,冯小刚风光无限,成为第五代导演的领军人物,还有了自己的“追随者”。
先是靠着《手机》一举成名,过人演技征服冯小刚的小范;
再是靠《夜宴》、《天下无贼》赚的盆满钵满的华谊兄弟;
以及离开王朔后,冯小刚找到了“灵魂伴侣”刘震云,两人合作相得益彰……
不过站在顶端久了,冯导也开始放飞自我,走上不归路。
03老夫聊发少年狂
当冯小刚和华谊兄弟的合约到期后,他就自己出来单干,结果他还是太嫩,被资本人坑惨了。
可此时的他还拉上了垫背张国立。
然而等张国立一头扎进火坑后,华谊兄弟出3%的股权请冯小刚回来,老冯想也没想就回到了老东家的怀抱。
赔了夫人又折兵说的就是张国立。
但冯小刚并没有吃一堑长一智,2015年,他的东阳美拉影业被华谊收购,无奈之下冯小刚签下对赌协议。
可惜属于他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观众对于冯小刚站着挣钱的态度不再买账,一部《私人订制》在某瓣只有5.9的评分。
老夫聊发少年狂的冯小刚变身“小钢炮”怒怼观众“大尾巴狼”。
宣传和某凡和某峰一起主演《老炮儿》,还阴阳怪气同期电影;
和小范合作《我不是潘金莲》后,又暗搓搓嘲讽王健林;
骂人上瘾,小钢炮一而再再而三,2017年,不仅骂了同行拍摄的电影是垃圾,还骂看电影的观众也是垃圾。
到了2019年,冯小刚筹备《手机2》,不幸遇到小崔惹了一身骚,还牵出小范补缴税款9个亿。
冯小刚的帝国瞬间坍塌。
在这之后,冯导身边的人进去的进去,离开的离开,电影之路也算走到了头。
于是2021年,冯小刚转战网剧,导演了一部《北辙南辕》,明目张胆的嘲讽“数字演员”等现象。
然而这部网剧扑街的超乎意料,恭喜冯导喜提人生第一个“某瓣5分”评价。
有人说习惯站在高处的冯导再也拍不出接地气的作品了。
笔者却认为,前期的冯小刚并非科班出身,野路子的他只能看人眼色行事,作品大都是依附于王朔的小说而成。
时间久了,冯小刚模仿王朔的语言已经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而冯小刚也渐渐变成了“小号王朔”。
等享受过万人瞩目,手握重兵后,冯导再也不用小心谨慎,做人做事也不必处处换位思考。
他的能力已经能够承担自己表达真实想法后产生的巨大后果。
冯小刚置身京圈,利用了每个能利用的人,在这个挤得头破血流的名利场内,没有一个人简单纯粹。
自小范退出舞台后,阴阳合同、假发票、水军控评等等资本做过的恶,皆被秋后算账。
而冯导是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
站着玩文艺,又把钱赚了。
成为“大师”不是他的目标,他只想进入主流,他做到了。
尽管口碑丢失,尽管朋友离去。
不知午夜梦回时,冯导可曾后悔过?
免责声明: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以作处理。本声明未涉及的问题参见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当本声明与国家法律法规冲突时,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