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剧《红高粱》
主演:史茹 李永利 余鸿谦 徐帅文 张保军
【剧情简介】
该剧主题厚重,立意深刻,用鲜活的形象再现了抗日战争初期平民百姓英勇不屈、拼死抗争的悲壮图景。
在民族危难之时,连九儿、十八刀这些底层民众都投身到抗日的行列中,他们用血肉之躯,抵御外敌的入侵。九儿要去炸敌人的军火列车,一身缟素,一担烈酒,带着慷慨赴死的悲壮,冲向敌寇的军车。
轰然的巨响,冲天的火光,唤起观众压在心底的情感,燃起磨灭不掉的民族记忆,也生发出对当下的无尽的联想,尤其是“日本侵略者休想赖账”的怒吼,动人心魄!
九儿、十八刀悲壮倒下,儿子豆官顽强地活着,他们就像中原大地上的红高粱,一茬接一茬,连绵不断,生生不息。舞台上挺拔的红高粱,不但有壮美的视觉效果,更有强烈的象征意义。当青纱帐里尸横遍野时,红高粱的景片抖动起来,人们由衷地感觉到青纱帐颤抖了,红高粱愤怒了,侵略者的罪行,激起天怒人怨。
根据莫言作品改编的电影《红高粱》中“颠轿”是脍炙人口的桥段,2010年,豫剧《红高粱》搬上舞台,成为根据莫言作品改编成的第一个戏曲剧目。豫剧《红高粱》也“颠轿”,“颠”出的绝对是豫剧味儿。而在2008年,国内第一本《莫言评传》由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作者叶开通过他的视角告诉读者莫言是个什么样的人。
豫剧《红高粱》——第一部根据莫言作品改编的戏曲剧目
河南省三门峡市豫剧团排练演出的豫剧《红高粱》可以说是第一部根据莫言作品改编的戏曲剧目。豫剧《红高粱》由我省著名剧作家贾璐根据莫言小说《红高粱家族》改编,由三门峡市豫剧团团长、国家一级演员史茹领衔主演,著名青年导演丁建英执导。昨晚,记者电话采访了正带团在山西运城市演出的三门峡市豫剧团团长史茹。
史茹说:2010年年初,我们有了把《红高粱》搬上豫剧舞台的想法,剧团和莫言老师取得了联系,莫言老师以比较低的价格把改编权给了我们,这一点要特别向莫言老师表示感谢。
与电影版《红高粱》不同,豫剧版《红高粱》里,九儿是作为第一主人公出现的,整台演出也随着她的命运变化展开。导演丁建英说,豫剧特意将九儿设定为一个草台班子出身的戏曲演员,剧中的“颠轿”既有传统戏《抬花轿》的意蕴,又不是全盘的照搬模仿,而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不同于传统戏,也有别于电影。
史茹说:豫剧《红高粱》2010年搬上舞台后,当年就获得了河南省戏剧大赛的金奖、中国豫剧节的银奖。今年8月底参加河南优秀剧目北京展演月在长安大戏院演出时,莫言老师本来要去观看演出,因为临时有事回了山东没有看成,但他委托两个朋友去看了。《红高粱》在北京的演出非常火爆,《人民日报》还刊发了评论《愤怒的“红高粱”》。后来莫言老师给我发来了短信:祝贺演出成功。
史茹说:今天我得知莫言老师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消息后给他发短信表示祝贺,也告诉他豫剧《红高粱》我们还在继续修改、加工、提高,还在继续演出。
愤怒的“红高粱”——看豫剧《红高粱》
时间:2012年09月14日 来源:《人民日报》
火红的高粱穗儿,火红的迎亲轿,火红的新嫁衣,跃动在浓郁的青纱帐里,迸发出野性的张狂,生命的蓬勃。日前在京演出的豫剧《红高粱》,在欢快、俏皮的唢呐声中红红火火地拉开帷幕,为我们演绎了一出爱恨情仇的动人故事。该剧赞颂了人性的美好,讴歌了敢于抗争的民族气节,在诸多表现抗日题材的剧目中算得上是独树一帜的好作品。
我敬佩三门峡豫剧团艺术家们的气魄和胆识,在小说、电影已经产生广泛影响之后还敢碰触“红高粱”这一题材,凭借勇气和智慧对故事进行再创造,并将之成功地搬上豫剧舞台。豫剧版《红高粱》不是电影的简单移植,而是充分利用戏曲手段来推进故事情节,塑造典型人物,无论是叙事手法还是情节铺陈,都与电影截然不同。戏曲虚拟、写意的特点在该剧中得到充分展示,比如一场“颠轿”就发挥了戏曲载歌载舞的优势,唱得动听,舞得自然,令人眼前一亮。以往有些豫剧现代戏,多是生活化的表演,缺少写意性和程式化,因此被轻蔑地称作“话剧加唱”。豫剧《红高粱》没有这样的痕迹,一招一式都是用唱、念、做、舞来完成。“颠轿”既有传统戏《抬花轿》的意蕴,又不是全盘的照搬模仿,而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
该剧主题厚重,立意深刻,用鲜活的形象再现了抗日战争初期平民百姓英勇不屈、拼死抗争的悲壮图景。在民族危难之时,连九儿、十八刀这些底层民众都投身到抗日的行列中,他们用血肉之躯,抵御外敌的入侵。九儿要去炸敌人的军火列车,一身缟素,一担烈酒,带着慷慨赴死的悲壮,冲向敌寇的军车。轰然的巨响,冲天的火光,唤起观众压在心底的情感,燃起磨灭不掉的民族记忆,也生发出对当下的无尽的联想,尤其是“日本侵略者休想赖账”的怒吼,动人心魄!这也是豫剧《红高粱》的现实意义。
九儿、十八刀悲壮倒下,儿子豆官顽强地活着,他们就像中原大地上的红高粱,一茬接一茬,连绵不断,生生不息。舞台上挺拔的红高粱,不但有壮美的视觉效果,更有强烈的象征意义。值得称道的是导演用活了布景,当青纱帐里尸横遍野时,导演让红高粱的景片抖动起来,这样的处理让观众由衷地感觉到青纱帐颤抖了,红高粱愤怒了,侵略者的罪行,激起天怒人怨。
剧中的主人公九儿、十八刀塑造得血肉丰满,性格鲜明。编导在创造人物时也充分运用戏曲化的手段,两个人物都显示出鲜明的行当特点。九儿是花旦,十八刀是架子花,导演将许多传统程式化用在现代人物身上,自然流畅。九儿是草台戏班里唱刀马旦的演员,性格泼辣,敢爱敢恨;十八刀是高粱地里的草莽英雄,性情豪爽,爱憎分明,连胯下的坐骑也与众不同,不是黄膘马,不是火焰驹,而是一头叫驴。
编导夸张他们的个性,放大他们的特征,犹如大写意的泼墨画,线条粗犷,棱角分明。扮演九儿的演员史茹准确把握人物性格,既有泼辣女性的麻利豪爽,也有贤妻良母的委婉细腻。史茹的演唱很有功力,音色甜美,收放自如,并且有很强的爆发力,几大段很有难度的唱段,她唱得声情并茂,游刃有余。扮演十八刀的演员李永利,形象英武,举手投足都流露出野性和豪气。
以主人公九儿和十八刀的爱恨情仇为主线,描绘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先辈们敢爱、敢恨、敢生、敢死的精神与气度,以及对入侵者不惜用鲜血和生命抗争的精神。剧中,主人公九儿被卖给患有麻风病的单扁郎,饱受欺凌,后被十八刀所救,两人相互爱慕,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但就在这时抗日战争开始,九儿和十八刀不愿意受日本人奴役,带领乡亲们奋起反抗,最终牺牲。
整场演出节奏紧凑,扣人心弦,既有感人至深的双人互诉衷肠场景,也有大义凛然的壮烈牺牲场面。演出中,观众时而为九儿可怜的身世落泪,时而为高粱地里血拼日军的平民英雄鼓掌叫好。
饰演九儿的国家一级演员史茹唱腔优美,深入而细致地诠释了九儿这个敢于追求自由和真爱,面对侵略勇敢抗争的坚强女人。“在演出时,我就把自己当成是九儿,去感受她感受的爱恨情仇。”史茹说。演员们精湛的演技,配上舞台上浓密的高粱青纱帐、真实壮观的酒神庙场景、夸张的酒坛和大酒碗,以及红色灯光渲染的悲壮场景,让整部戏在剧情精彩的同时,极富视觉冲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