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首页明星动态 • 正文

从散文到影像,《我的阿勒泰》找寻性灵之美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网络

刘宗智 济南报道

改编自作家李娟同名作品的迷你剧《我的阿勒泰》5月7日首播,引发观众热烈讨论。不少网友直呼:“电影质感的镜头把新疆的美展现得淋漓尽致”“在感动中更向往新疆,想去探寻牧场里的生活智慧!”整体来看,阿勒泰的美丽风光和剧集的诗意表达相得益彰,该剧对散文的影视化创新探索也值得肯定。

由同名散文改编

电视剧《我的阿勒泰》由大鹏监制,滕丛丛执导,马伊琍、周依然、于适领衔主演,蒋奇明、闫佩伦特别出演。此前,该剧成功入围第7届戛纳电视剧节主竞赛单元,成为首部入围戛纳电视剧节主竞赛单元的长篇华语剧集,并在今年北京国际电影节完成亚洲首映,以独树一帜的美学风格再现新疆风土人情。

《我的阿勒泰》是作家李娟于2010年7月首次出版的散文集,记录了她在阿勒泰地区生活的点点滴滴,包括人与事的记忆和感悟。全书文字明净、质地纯粹,充满自由清新的性灵之美。作品分为两辑,第一辑《记忆之中》记录了在喀吾图和阿克哈拉村细碎坚忍的生活画面;第二辑《角落之中》书写了李娟和母亲及高龄的外婆随牧民迁徙、流动的日常。李娟用诗歌一样的语言讲故事,又用讲故事的形式写散文,写出了新疆大自然的秀丽,也写出了生活的静谧。文字诗意、直白、宽广、绵长,即使未曾亲身游历,也早已在心里留下了印记,吸引读者为之深深共情。

剧版《我的阿勒泰》主要选自第二辑《角落之中》,以生长在新疆阿勒泰地区的汉族少女李文秀和开小卖部的母亲张凤侠的生活轨迹为线,生动记录了她们融入当地日常生活的全过程。从首播更新的前三集中,观众可以感受到阿勒泰独有的气质。直入云端的雪山、茂密的森林、成群结队的羊、肆意奔跑的马,还有骑马的哈萨克族少年、穿着长裙的汉族女孩……明净纯粹的生命力透过影像画面跃然而出。凭借质朴疗愈的影像、轻喜的故事风格,《我的阿勒泰》收获无数网友的关注与好评:“新疆辽阔的风景好美!”“清新自然,心向往之。”

影视化表达有创新

近年来,影视行业文学IP改编已成创作常态,“文学之美”成为当下影视作品艺术性的重要支撑。提到适合改编成影视的文学作品,不少观众的第一反应是首选那些强情节、强冲突的故事。但叙事性不强的文学就不适合影视改编吗?也未必。此前,国内不少优秀的散文作品曾被改编成影视作品,如电影《边城》改编自沈从文的散文,《八月未央》改编自严歌苓的同名散文,电影《永生羊》也是根据新疆作家叶尔克西·胡尔曼别克的同名散文改编而成,《我的阿勒泰》是最新一部根据散文改编的剧集。

好的散文作品,其优美的语言和动人的意境,会引起读者的共情。由散文改编的影视作品之所以打动人,主要是延续了散文原著中出彩的精神内核。《我的阿勒泰》中,从内容层面来看,剧版在原作的基础上略作改动。原作主要是通过李娟的视角讲述在阿勒泰生活的种种见闻,其中对于少年巴太的懵懂好感只是一笔带过,着墨并不算多,而剧版对于李文秀和巴太之间情愫刻画得更加细致入微;从人物角色层面来看,原作中的“外婆”被改做“奶奶”;从表达方式来看,导演借鉴了散文化的艺术手法,通过镜头语言为剧集注入了更加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

原著中,作者以细腻明亮的笔触全景式记录了新疆美好闪光的时刻,围绕在阿克哈拉村和喀吾图的乡居生活,展现了深远丰富的生存景观,成为许多读者认识阿勒泰的第一扇窗口。剧版为了真实呈现阿勒泰的自然风光和真实风貌,采用4K超高清拍摄、HDR监看控制画面曝光与色彩、杜比全景声音效设计。剧集的摄影指导刘懿增介绍:“新疆有很多美景是无法用镜头去涵盖的,但在4K画质下能够最大程度还原真实,也能捕捉到演员眼中含泪等细腻的情绪,以及亮部、暗部的画面差异等。”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明星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