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首页明星动态 • 正文

王力可:《走向大西南》中扮演卓琳,时时刻刻活在角色里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网络

8月23日起,重大革命题材电视剧《走向大西南》在央视一套晚间黄金时段播出,为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和新中国成立75周年献礼。该剧主创和主演团队汇聚了众多业内一线人员,作为实力担当,济南姑娘王力可在剧中担纲女一号——扮演邓小平的夫人卓琳。近日,王力可接受本报记者独家专访,讲述了此次出演《走向大西南》的感受和体会。

  1  

对历史的深情回顾与致敬

《走向大西南》全剧共24集,集中展现了邓小平、刘伯承、贺龙率部解放大西南,领导政权建设,参加领导进军西藏和西藏和平解放工作,推动西南地区实现翻天覆地变化的历程。剧中涉及土地改革、经济改制、成渝铁路建设、剿匪除恶、反腐倡廉等内容,文武兼修,多维度相结合,多层次、多角度展现邓小平同志在大西南建设中的开拓性成就。

作为济南走出去的著名演员、泉城形象大使,王力可深受山东观众的喜爱。在《走向大西南》中,王力可完美塑造了卓琳这一人物形象,演技到位,人物性格鲜明。

卓琳与邓小平相伴走过58个春夏秋冬,一直在生活中给予邓小平最大的支持和帮助。王力可说:“卓琳不是一位普通的女性,她的父亲是著名工商实业家,她是北大物理系的高材生。她身上既有革命者的坚定和勇敢,也有北大才女的知性和睿智,作为一位贤妻良母,她又充满细腻温柔的感情。在接这个戏之前,我们剧组人员都认真做了功课,阅读了大量的史料。我首先深入了解邓小平的光辉历程和历史功绩,再延续到对一家人的了解,然后又对卓琳的人生轨迹和性格进行深入的了解。作为一个革命者,她跟邓小平相识在延安,在战火硝烟的年代走到了一起,他们都有坚定的信念,也有着深厚的感情。作为一位杰出女性,卓琳性格活泼、开朗,有着坚韧、奉献和无私的精神品质。在塑造这个人物的时候,我完全是贴近真实人物进行的。在生活中她非常低调,非常谦逊,还特别爱笑。在查资料时,看到她年轻时跟邓小平在一起的合影,她永远都是笑呵呵的,是个爱笑的女孩。于是我们抓住这个特点,她在戏里出现的时候,除非很严肃的事情,基本上都是以微笑示人的。”

拍摄中为了更真实地贴近人物形象,王力可常被导演要求“多吃点”。“我们完全贴近真实的历史,再现那段光辉岁月,比如,卓琳典型的短发、戴着眼镜,而且拍戏的时候,导演还要求我多吃点,让体型发胖丰满一点。因为卓琳体型微胖,而且在大西南,她有两个孩子分别于1950年、1951年相继出生,所以拍这个戏的时候,导演动不动就让我多吃点,‘多吃点,不能减肥啊’,就是要有那种孕妇的微胖感。我在剧中不会追求所谓的漂亮和美感,追求的还是一种质感和真实,是对那段历史的深情回顾与致敬。”

  2  

精神达到同步才能神似

很多网友评论,王力可在剧中刻画的人物形象很有神韵,非常到位地展示出人物的灵魂和精神世界。

王力可说:“无论是邓小平还是卓琳,塑造历史人物要有精神上的升华。人物的外形可以用化妆、服装、造型的方式去完善和靠近,更重要的是精神也要达到同步,才能够真正的神似。所以当时我不断去看那时候的书籍,看卓琳的照片,还有关于她的视频,从中了解生活的细节,包括参观重庆等地的历史遗迹、博物馆、纪念馆等,不断了解她、靠近她。不断揣摩人物,才能逐渐走进她的心里。我和导演经常聊聊对人物的感受,体味人物内在情感,就是时时刻刻活在那个角色里。”

王力可出道20年来曾经主演过40多部电视剧,她曾担任多种类型的女主角,展现了出色的演技和深厚的表演功底,也反映了她对角色的深入理解和塑造。这次扮演的历史人物与以往的角色相比有什么突破吗?王力可告诉记者:“虽然以前我的戏大多是在央视播出,但是像塑造这样一位重量级历史人物的革命历史题材剧,还是第一次。与以前那些剧相比,这个剧首先质感和分量就不同,充满历史的厚重与力量。拍摄过程中,邓小平夫妇在我心里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所以我是怀着敬畏和感恩之心去塑造这个角色的,能参与拍摄这样一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为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和新中国成立75周年献礼,是一次非常荣耀的经历,对我也是一种督促。”

王力可透露,这部戏拍得快,播得也快。今年3月开拍,6月杀青做后期,8月就播放了。一经开播,节奏明快的故事,舒缓有力的叙事节奏,仅仅两集就将观众的情绪成功调动起来,这与实力派演员阵容强大、表演精湛是分不开的。

王力可认为,这部戏更生动的一点在于,不仅有讲述革命经历的主线,还全景重现了邓小平一家的家庭生活,有浓浓的人间烟火气息。“当时走向大西南是邓小平带着家人一起去的,所以这部剧把整个家庭成员的生活也重新展现出来了。我在卓琳身上看到那个时代女性的光辉,她给人的感觉像阳光一样温暖。在大西南期间,卓琳不仅仅要照顾邓小平的起居生活、照顾孩子们,她也为建设大西南做出了贡献。她看到很多干部和建设者无暇照顾自己的孩子,就主动申请创办了人民子弟小学,她亲自担任校长。由于师资缺乏,她不仅安排设计课程,还要兼任教师给孩子们上课。邓小平是个有温情的人,他喜欢小孩,热爱家庭生活,所以在戏里面展现了很多一家人的温馨画面。邓小平和卓琳工作都很繁忙、劳累,但回到家里看到跑来跑去、兴高采烈的孩子们,都非常高兴,再现了一家人暖意融融的家庭氛围。”

从《血色浪漫》开始,王力可凭借在《狼毒花》《迷雾重重》《香格里拉》《索玛花开》《三泉溪暖》《风雨送春归》《红灯记》等电视剧中的出色演绎,赢得了大量观众的心,成为当红明星。尽管她的作品质量上乘,合作伙伴不乏实力派大咖与顶流明星,但她一直保持低调,从不炒作或营销自己,成为娱乐圈中的一股清流。

王力可说:“这是个人性格的问题,有人喜欢走流量或者走娱乐商业路线,那是个人的选择,但是过度商业化会导致一些传统的文化变了味道。对我来说,演戏是人生中最热爱的一份事业,我适合稳稳当当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对我来说,工作只是一部分,演戏时就好好工作,业余时间就好好生活,留出自己的空间。有很多朋友觉得我每年都有新作品,为什么不找一个团队大张旗鼓做宣传?我觉得作为一个专业演员,展示的是作品,收获的是口碑。做很多各种各样的宣传甚至是炒作,并没有太大意义,演员还是要好好拍戏,拿出过硬的作品,靠功底和实力说话。另外,演员还是保持点神秘感好,追求曝光度、过多展示自己,真正演戏的时候可能魅力会减弱。这种观念跟咱们山东人的性格有关,喜欢淳朴踏实、诚实正直的品质。”

谈到演员最基本的素养,王力可认为,先学会做人是根本,当一个好演员的前提,首先看他有没有真正爱惜自己的“羽毛”、珍惜自己的名声,再就是静下心来,踏踏实实做功课,用心演绎。各行各业都提倡匠心精神,演员同样要有匠心精神,如果一味追求名利,人就会浮躁,很难静下心来揣摩、入戏。

王力可坦言,她特别喜欢传统文化,一直希望把传统文化的精神价值拾起来,传承下去,“所以有时我的想法显得偏保守一点,但这也是一种力量。很多传统的精神就是正能量,包括《走向大西南》这样的题材,讲的就是不忘本、不忘初心,这是一种精神的传承,总得有人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

坚守传统的正能量精神,既是一种风格,也是职业素养,这是王力可被观众称为“正剧专业户”的原因。“我喜欢正剧是因为它有历史和现实的依据,不是胡编乱造。在拍摄过程中,我也学习到了很多东西,人一生有读不完的书,但拍这种历史剧,在拍摄前就需要看很多史料,把这段历史了解透彻,无形中获取很多知识。拍戏时如果用心去演绎人物,沉浸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体味人物的处境和心理,也相当于对历史的一种重读与感悟。”王力可说。

  3  

难能可贵的坚持与纯粹

王力可的演艺生涯中,从主旋律剧到职场剧,从年代剧到古装剧,她都进行过尝试,过足了戏瘾。“演员这条路,就像人生的成长一样,随着年龄和经历的变化,演员的思路和视野也在不断拓展,演的戏才能有层次、有深度。从二十多岁、三十多岁一直到五十多岁,每个年龄段的认知都不同,我觉得真正会演戏是在四五十岁,因为人生阅历丰富了,对人对事都有更深的理解,更通透了,对于表演有了更深刻的领悟和理解后,可以更好地诠释出角色的深度和力量,赋予角色更饱满、更立体的形象。我现在才三十多岁,对于很多事情理解还不够透彻,还需要生活的磨练。我希望能够一直走下去,等到四五十岁,如果还能有缘,你来采访的时候,那会儿回头看从艺几十年的路,可能才有说话的资格,现在还要不断去揣摩学习。”王力可说。

因为对事业认真而忘我,王力可在影视圈有“拼命三娘”的绰号,影视作品硕果累累。她说:“十多年前我二十多岁的时候,一年会拍三五部戏,量比较多。这几年每年也都有剧在播,像反映咱们山东当代农村题材的《三泉溪暖》,聚焦抗战时期河北平山子弟的战争剧《滹沱儿女》,去年有反腐倡廉的现实题材剧《风雨送春归》,今年就是《走向大西南》。后面还有一部待播剧《战士荣耀》,是以张思德为原型的红色题材电视剧,还原那段峥嵘岁月。我在剧中饰演女一号——战地女医生廖小香,虽然战争剧多是男人戏,女性角色在剧中占的比例没有男士的多,但是也很重要。重温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能深深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力量。”

多年来,王力可始终保持着低调谦逊的态度,专注于演技的提升与角色的塑造,面对流量为王的挑战,这份坚持与纯粹在娱乐圈显得尤为难能可贵。在演艺这条漫长又充满挑战的道路上,她以一颗平常心去享受每个角色带来的快乐与成长。未来可期,我们将与观众一起见证她的星辰大海之旅。

(大众新闻·齐鲁壹点记者张向阳)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明星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