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梦想有一个真正的心理咨询师,我可以向他吐露我所有的秘密,我想他应该会有耐心听我说话。如果能找到这样一个咨询师该有多好啊,他不会在我还没说几句时就赶我走,他有足够的时间,且耐心、友善,能够从我的只言片语中发现我生活中的问题……”这是诗人、小说家莱纳·玛利亚·里尔克(R.Maria Rilke)在给他的“缪斯”、弗洛伊德的朋友,露·安德烈亚斯·莎乐美信里的话。
法国传奇制片人杰克·尚塞尔(Jacques Chancel)曾也写道:“最可怜、最不幸的人便是无处诉说的人。”
01:在关系里挣扎的人,心里都有那样一座冰山
Sara的老公,很熊。孩子脾气,偶尔会窝里横,偶尔又跟Sara撒娇。虽然有时候也会逗她开心,但若说想要一个男人撑起一个家所需要的担当,那还是差得太远,更别说会体贴地安慰人了——不让Sara哄他就不错了。虽然夫妻俩平时在吵吵闹闹中关系也还算亲近,但Sara总是难以向老公倾诉太多内心的感情,夜深人静的时候,总会觉得孤单。
为什么Sara不能找一个温度适当的男人呢?
因为面对那样的人,她会不知所措。
一个头脑相对简单的男人可以给她两样东西:
一是,可以让她生活在一个比较单纯却又丰富的世界里。
二是,她不必花太多感情去处理两个人的关系,以最习惯的方式对待一个孩子气的男人,不必冒险走出舒适区。
其实就是,她需要被需要,但也讨厌被需要。靠近会让她温暖,但靠近也会刺伤她。
因为她的内心有一座冰山,就像一层保护壳,她不能舍弃。但若冰山太大,她又会感到孤独。
不知道如何接纳自己,不知道如何敞开自己的心,不知道如何袒露脆弱和柔软。这是因为在过去的经历和关系里,曾经失望和受伤。时间虽然能让人淡忘,却不会帮人痊愈,那些记忆,依旧会在潜意识里影响你。
人生的大多数痛苦,来自于那个真正能和你互相理解,产生心灵的碰撞和交流的人,总是寻而不得。
如果能鼓起勇气披荆斩棘找到那个人,学习用言语寻求共情,用言语表达共情,真正地和自己在一起,以及真实地和对方产生交集,不再把自己的情绪都憋在心里,为封闭的心灵打开风孔,才能融化内心那座保护着你却也冰冷着你的冰山,觅得出路和解药。
02:正是那些没有说出口的话,刺痛了在乎对方的彼此
Ann和Gary在一起有半年了,也算还在热恋期,在一起的时光很美好,但Ann却隐隐发现男友比较大男子主义,吵架的时候不爱理人。
有一次,几天没见面的二人说好下午去约会,但Ann公司突然有很着急的事情必须要她去处理,她打电话给男友说明去不了的原因,可没等她说完,男友就把电话挂了。她担心男友生气,忙完事情赶紧去找男友,但男友却像没看见她一样(其实心里很想她),说什么话都不理,也不愿和她一起去吃晚饭。她只能自己出去买了男友爱吃的饭带回来给他吃。不过男友好像更生气了(他不想错过两个人一起出去吃个晚餐的机会)。
其实,Gary本来想的是,如果你能再多坚持一会,多和我说几句好话,我气也就消了,我们就可以一起去吃饭来弥补一下没能去约会的遗憾了。毕竟我那么用心安排了约会,你却突然爽约,若是我那么容易就不生气了,岂不是“便宜了你”?
一般来说,支撑我们生命生存下去的是这三种感觉:存在感、掌控感、价值感。
对于Ann来说:
第一,她忙完之后赶紧去找男友,可以男友却好像没看见她一样,对她爱答不理的,让她觉得很没有存在感。
存在感是一种归属的感觉。所谓的归属的感觉是:在关系中,能被对方看见,知道你在,面对你的言语行为,会做出一些反应。也就是说,存在感就是能被特殊的人重点看见。而这种感觉,是Ann没有得到的。
第二,在这段关系中,她没有一点掌控感,男友连理由都没听她说完就挂掉电话,完全不顾她的处境,只要没有服从男友的安排,男友就会生气。她不知道男友的情绪什么时候会消除,什么时候可以回应她,她的掌控感完全被剥夺了。
第三,Ann的努力没有得到男友的承认。
比如,男友可以高兴地说:“没想到你还记得我爱吃什么,特意给我买回来,其实你是在意我的,谢谢你,我不生气了。”
或者哪怕是说,“我特意选了约会的地方是你喜欢看的展,想给你一个惊喜,没和你一起去我很遗憾,毕竟我们只有周末才有时间约会。我只是怕你不在乎我,怕你总把我排在别的事情后面,我需要你陪伴我。”
这样,Ann的自我价值感就得到了肯定。
所谓的自我价值感是指:对他人有利的,能被别人需要的一种自我价值体验。自身能力被需要和被承认是我们一直在追求的东西。
但男友的不接受,完全是否认了Ann在身边能让他感到快乐的价值。
把感受憋在心里,就是不跟你说。很显然,这是一种惩罚方式,推开了自己最在乎的人。
03:别用不正确的沟通方式,让矛盾雪上加霜
不把事情和感受憋在心里,只要说出来,就会好吗?并不是,下面的三种说话方式,会让矛盾雪上加霜。
“你应该…你至少应该……”
“应该”一旦说出来,就是限制了对方自己的选择,会让对方有被压迫的情感体验。
对方会觉得,你没有理解到我想这样的感受,你也没有站在我的位置上,考虑我的选择对于我的意义,你只是对我说,应该,而这个应该,其实是你站在你的立场上的思考。那么你就是在强加你的看法和思想给我。而且,当“应该”反复出现,似乎就是在表达“我说的才是道理,你没有道理”。这种说话方式给人的被侵犯感,反而会容易让对方做出相反的行为(即使违背TA本来的意愿)。
“你为什么不能?”
当你这样反问对方的时候,就是在跟对方表达,你不听我的,你不按我说的去做就是错的,有问题的,糟糕的,不可理喻的,我不能理解也不想理解。就像如果经常对孩子说“你为什么不能先写完作业再去玩”,孩子会对写作业更加反感,同时对“玩”和“放松”产生隐隐的罪恶感留在心里,以至于长大之后想到要去聚会、喝酒,第一反应不是开心有娱乐的时间,而是觉得罪恶——为什么不能在家里加会班,看本书呢。
“算了,别解释了”
这句话的攻击意味很强烈。直接表达了对对方的不信任。
生活中发生了一件令人不愉快的事情,这个时候,也许有一个人就试图向另一个人去解释,自己为什么会让这件事生,希望以这种解释的方式,让对方看到自己的内心想法,并得到对方的理解。
但“算了,别解释了”,这句话一说出来,就是终止沟通。用这种方式报复对方,好让对方为之前的事感到愧疚难受,听到这话的人的确也会感到绝望和难过。不过,说这种话虽然当时心里痛快,却放弃了修复关系的机会。
最后,我们来分享几个来自《只想被倾听》这本书中的找人倾诉的小技巧,让你舒舒坦坦地说出心里话:
我们有时会觉得,信任比爱还难,其实本质上是我们的沟通出了问题。
选择恰当的时机(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完整一次深度交流),恰当的地点(不是环境嘈杂的地方),双方都有平静的心态(而不是正为某件事烦躁得焦头烂额),尽量当面去倾诉自己内心真实的需求和想法。
在一些困难的沟通中,比如产生了冲突,或者有问题需要修复时,如果双方都只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表达,就很难达到有效果的沟通。
如果你在表达时候,能坦诚地说出自己的感受、困难,而不是只说事情的本身,哪怕让对方看到了你的弱点,也是能够帮助双方都卸下防御、真实相对的唯一途径,在对话中也就更容易让对方感同身受,发生平等的交流。
请把内心最珍贵的秘密,留给值得倾诉的人。
TA能倾听你,不替你担惊受怕,也不想改变你,能以最正确的方式安慰你,而不是站在道德的高度评判你,更不会把你的秘密当作茶余饭后和他人聊天的谈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