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日,蓝天救援?甘肃首届民间应急救援公益发展论坛在兰州举行。图为活动现场。 艾庆龙 摄
中新网兰州1月1日电 (艾庆龙)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科技委负责人曲国胜表示,在危机时刻,民间救援组织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民间救援组织应建立分级制度,灾情对应分级,实现资格准入,现场救援。
1月1日,“蓝天救援·甘肃首届民间应急救援公益发展论坛”在兰州举行。应急管理和应急产业领域专家、学者围绕“有序参加、规范建设、专业发展”的主题进行交流。
曲国胜认为,民间救援组织与专业救援队相比,具有灵活性和快速性,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可快速开展救灾,实现对突发事件的有效应对。
“民间救援组织需拥有相应能力,否则就是好心办坏事。”曲国胜介绍说,美国民间救援组织按照绳索救援、有限空间救援、沟渠救援等14种救援技术岗位衍生出野外搜救队、山地搜救队、水上救援、冰上救援等11类专业救援队伍。
甘肃一山一水环境与社会发展中心总干事虎孝君参加过岷县特大泥石流灾害、天水娘娘坝洪涝灾害等的救援工作。他坦言,灾害发生后,社会各界人士均能积极响应。但许多不具备救助常识和救援技能的民众和组织自发进入现场,难以保证自身安全,无形中增加工作难度。
“近年来,甘肃民间救援组织从单兵作战向融合作战转变。”虎孝君举例说,在2012年5月10日甘肃岷县特大泥石流灾害中,甘肃各民间救援组织便搭建了公益救灾网络平台,联合行动,实现异地救援“1+1>2”的效果。
图为甘肃蓝天救援队队员培训救灾技能。(资料图) 甘肃蓝天救援队供图 摄
据了解,甘肃民间救援组织通过各类培训和实操训练,提高人员救援专业性。甘肃首支公益类人道救援组组——甘肃蓝天救援队于2018年12月29日在兰州进行了联合国INSARAG(中型)救援队测评演练。
“标准化和专业化已是民间救援队发展的趋势。”甘肃蓝天救援队队长於若飞表示,与单纯注重技术,赶赴现场单一救援相比,现在除搜索救援外,还强调后勤、装备、运输、医疗等要素参与救援。
於若飞坦言,救援属专业范畴,对于民间救援组织来说,公益性是最大属性,而发展最大阻力便是缺少资金和资源。(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