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首页社会头条 • 正文

高墙中的一缕暖阳 “我叫她姐,我孩子叫她妈”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

高墙中的一缕暖阳“我叫她姐,我孩子叫她妈”

    图为退休典礼上的陈雪英(左二)。受访者供图

  中新网呼和浩特1月4日电 题:高墙中的一缕暖阳“我叫她姐,我孩子叫她妈”

  作者 陈峰

  “最终还是要脱下这身警服了,说实话,还真是舍不得。”内蒙古自治区第一女子监狱狱警陈雪英说道。1月4日是她退休的日子,今年55岁的陈雪英从事狱警这一行已有33年。

图为年轻的陈雪英与父亲。受访者供图

图为年轻的陈雪英与父亲。受访者供图

  在这33年中,陈雪英作为管教干警,负责着服刑人员的生活起居、思想教育等工作。但在与服刑人员的相处中,陈雪英同他们的关系更像朋友,许多经陈雪英管教的服刑人员,都称她为“姐”。

  “陈姐经常与我们聊家常,我们每个人家里孩子多大了,老人身体好不好她都知道。前几天有人出狱,陈姐为她准备了两大包刚好适合她家孩子穿的衣服,都是九成新的,看得人心里暖暖的,眼睛湿湿的。”服刑人员小孟说道。

  据了解,正是基于这种发自内心的关心与帮助,使得许多外省的服刑人员在出狱回家后,还会时常专程来内蒙古看望给过他们帮助的陈姐。

  舍“小家”为“大家”

  陈雪英向记者讲述,在她刚工作不久时,有一名服刑人员黄莺(化名),因夫妻二人双双入狱,家中的一双儿女无人看管。

  得知情况后,陈雪英便四处打听,最终得知在山西有一所“希望大同学校”专门招收孤儿及劳教人员的孩子,并且可以免费入学。与学校联系后得知校方已满员,但是陈雪英并没有轻易放弃。在那个通讯不发达的年代,陈雪英写了6封长信,打了十几通长途电话,前后历时9个月一直在为此事奔波。最终校长被陈雪英的执着打动,破格招收了这两个孩子。

  在黄莺出狱后不久,她带着一双儿女找到陈雪英,得知当年情况后的两个孩子,一张口便叫陈雪英为“妈”。

  记者了解到,就在帮助黄莺孩子联系学校的那年,陈雪英自己的孩子也刚上小学一年级,那时夫妻二人工作都忙,再加上陈雪英要为“希望大同学校”的事东奔西跑,自己家的孩子反倒没人管了,就连一日三餐都要靠泡方便面来解决。

  陈雪英告诉记者,有一次孩子放学后发现没人接,就给外公打电话说:“外公快来接我,再不接我学校就要锁门啦。”后来知道了这件事,陈雪英的眼泪决堤了。如今再向记者讲述这些过往,陈雪英眼角依旧泛着泪花。

  好在尽管有苦有累,陈雪英的家人都始终支持、理解她。“这也是我能够全心全意工作的动力源泉。”陈雪英说道。

  三代人的薪火相传

  在陈雪英的家里,从父亲到哥哥、弟弟都是狱警。如今,大学毕业的侄女也通过公务员考试,考入了内蒙古自治区第一女子监狱,成为了这个“狱警之家”的第三代。

  由于工作性质的特殊,365天岗位都不能离人,所以每当节假日,狱警们只能轮休,排班到除夕夜也是常事,但到了这个有5位狱警的家庭中,过年加班的概率就被放大了。陈雪英告诉记者:“每到节假日,举家团聚的时候,不是我值班就是他们值班,过年拍一张全家福,竟成了我们陈家的奢望。”

  尽管从业的路上有种种波折,但是这个“狱警之家”还是一步步、一代代地走进了这个行业,成为了狱警大家庭中的一员。

  “一直以来,我都以父亲为骄傲。作为一名狱警,父亲用自己的一生去摆渡别人。如今我踏着父亲的足迹也走完了我从警生涯的33年,今天就要‘谢幕’了,现在回首这些年,依旧无怨无悔。”陈雪英说道。(完)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社会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