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首页社会头条 • 正文

观望、转型、退出……电商法落地,代购迎“年关”(2)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

  据李木子介绍,像她这样出货较多的代购,通常选择有资质的进出口贸易公司或专业清关公司,让商品在尽可能免税或是少税的情况下,快速顺利地通过海关,以追求更大利润。

资料图:广州海关驻邮局办事处关员在广州航空邮件处理中心巡查。韩建全 摄

资料图:广州海关驻邮局办事处关员在广州航空邮件处理中心巡查。韩建全 摄

  但是从去年下半年起,海关检查力度持续增加,清关公司出库愈发困难,不少代购很难往国内发货,她自己的店铺也越来越难以为继。

  最多时,李木子身边曾有20多个华人朋友都在做代购,如今已有近1/3决定放弃。

  “从长远看来,随着《电商法》日益完善,即使与清关公司合作,入关时遭到查验、需要足额缴税的情况也会越来越多。”李木子说,缴税后的商品价格几乎与国内专柜相差无几,这让代购变得毫无意义,更别提还有其他法律风险。

  “与其铤而走险,不如就此转行。有时间帮朋友或者老客户随便买点东西,就当义务帮忙吧。”

  到法国留学的第二年,何珊珊就经朋友介绍做起了代购。2018年,每月流水达到70多万,足够维持她在异国的生活。

  没想到,从去年11月开始,她通过“人肉”带回国内的货物,先后有4单被海关扣下并补税。最近一单找朋友帮忙带回,连人带货都被扣;价值超过五万元的奢侈品和少量化妆品,补税将近一万元。

  据何珊珊介绍,出现上述情况,如果带货人没有案底,第一次是补税,第二次就是没收。而在新政落地后,是否要承担更多法律后果,她目前还不清楚。

何珊珊曾经的朋友圈封面。受访人供图

何珊珊曾经的朋友圈封面。受访人供图

  几天前,经过反复思量,何珊珊在客户群里宣布退出代购圈。《电商法》的施行让她不敢再找朋友带货,怕让对方担上违法的责任;海关频繁查验下利润变得更加微薄,让她觉得费力不讨好。

  “大不了还是去找份工作,或者在一些跨境平台做买手,反正总能养活自己。”何珊珊说。

  转型

  有人在不甘中黯然退场,也有人卸下背上的包袱,轻装前行。

  淘宝店主许明凯一直在期待《电商法》落地。在他看来,这虽然会让代购行业重新洗牌,导致一些散户型的小代购逐渐离场,但同时也会为具备一定规模的代购提供机遇,促使其向从事跨境电商的小微企业转型,从而实现更大的发展。

  更让他期待的,是新政对整个代购行业起到的规范作用。

  和许多消费者一样,许明凯也对假货深恶痛绝。眼睁睁看着某些店铺里,价格低得异常、真假明显存疑的代购货品卖得热火朝天,而自家店里一分钱一分货的商品却乏人问津,他既心痛又无奈。

资料图:东莞海关查获的侵权货物。埔关 摄

资料图:东莞海关查获的侵权货物。埔关 摄

  “真代购的生存空间,被真假货一起卖、或是全卖假货的‘代购们’挤压得极其有限。”许明凯说,如果“假代购”因新政受到约束,行业环境就此变得清朗,那么对我们来说也是好事。

  最近,许明凯已经在向工商部门咨询,决定正式成立公司,税费自己承担。“走出‘灰色地带’反而更好,至少不用再担惊受怕。”

  张静是同行眼中“有门道”的代购。在美国从业四年多,她已经和当地买手店签署了价格协议,能以较低价格采购。

  张静认为,《电商法》并不像圈里某些人有意传播的那样,对代购“赶尽杀绝”。 淘汰掉业内不正规的“小代购”,在她看来,有利于市场的良性发展。

  现在,张静已经在当地注册公司并办理执照,等国内的相关手续完善后,就会继续营业。(应受访者要求,文中部分人物为化名)(完)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社会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