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在月球上种植的首株植物发芽
为今后建立月球基地提供研究基础
本报重庆1月15日电(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田文生)今天,首次在月球开展生物生长试验的科研团队宣布,人类在月球上种植的第一株植物发出嫩芽。
重庆大学副校长、科普载荷项目总指挥刘汉龙,在今天举行的嫦娥四号生物科普试验载荷新闻发布会上透露了这一消息。
1月12日20时,随嫦娥四号登陆月球背面的生物科普试验载荷传回的试验照片显示,经历月球高真空、宽温差、强辐射等严峻环境考验后,载荷内生长出的植物嫩芽长势良好。
刘汉龙介绍,这次科普载荷主要是探索微重力与低重力生长的规律,为将来建立太空基地生存打基础。通过这个科普载荷的试验,推动知识普及,加深民众对生物学的了解,宣传探月成果,激发人们的兴趣。
他介绍,这项工作在重庆大学已经历时多年,目前还在继续开展进一步的研究,因为在月球上,月昼和月夜温差不一样,生物生长环境、材料研究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在月球上强辐射情况下,针对生物生长规律,现在已经开展小范围的试验,还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工作。
他表示,这次的载荷尺寸很小,仅有2.608公斤,高度只有198毫米,“我们计划在地面上做一个更大尺寸的空间,适应这个模具,开展更多的相关试验”。
“这是人类第一次在月面上做生物生长试验,以前科学家在空间站以及其他航天器上开展过多次生物试验,但月球上还从未有过。生物科普试验载荷已初步实现人类首次月面生物试验,在荒芜的月球上培育出第一株植物嫩芽,并随时间的推移,成功实现人类有史以来第一片在月球生长的绿叶,对人类今后建立月球基地提供研究基础和经验,具有重大意义。”教育部深空探测联合研究中心副主任、生物科普试验载荷总设计师、重庆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院长谢更新说。
生物科普试验载荷内搭载了棉花、油菜、土豆、拟南芥、酵母和果蝇六种生物,它们形成一个简单的微型生态系统,均放置于密封的生物科普试验载荷罐内。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