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到了今天,我们还要亲手做桌年夜饭
■ 专栏
能在今天亲力亲为做一大桌丰盛的菜肴,既是家庭凝聚力的象征,也是家族传统的传承,哪怕你是在现学现卖。
除夕(2月4日)这天,不少人高高兴兴地晒起了年夜饭,五湖四海的餐桌上,各色美食俱全。但还没吃上年夜饭的网友发现:一年中最需要参考做饭软件的时候,国内最火的指导做饭类APP服务器崩盘了!一时间,很多网友调侃,全国成千上万做年夜饭的人“从开卷考试变成了闭卷裸考”。');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473874', container: s, size: '300,250', display: 'inlay-fix' }); })();
如今,每天自个做饭的人越来越少了。能在一年中披挂上阵做一桌年夜饭,实属不易,就算是现学现卖,也是很给力了。当教做饭的APP服务器崩盘时,也能看到,很多人彼此彼此,“果然大家都是临时学做大菜”。
在这场闭卷祼考中,有几人能及格,没人知道,但可以估计的是,不会太多。但即便及格者不多,那么多人临时学做大菜,显然也跟年夜饭等春节大餐的传承意义有关。
在信息时代,要让人们做饭做菜,尤其是年轻人,真是比登天还难。谁的手机上没有几个点餐APP,哪一个外卖APP没有成百上千的美味佳肴。既省时间,又能品尝全国各地的特色菜肴,这正是网络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缩影。
但到了春节时分,人们总会阖家团圆,重新体认“家”的价值。有了家也并不意味着有爱有情、有热闹有欢笑,只有充满烟火的家才有爱,才有氛围、才吸引人。
食物传递的爱不只是女人对男人,男人对女人,更是对孩子和后代。所有的爱都会通过食物美味永远留存于神经记忆,甚至免疫记忆和DNA记忆。孩子吃着父母做的美食长大,就可能把这些美食消化和转化为肌肉、骨骼、血液、神经、基因,并塑造心灵。
人间烟火才是打动人、感化人、走进对方心灵的灵丹妙药。也因此,没有烟火的家庭、没有一桌丰盛的年夜饭和美味不输年夜饭的家常便饭,爱的体现可能是不完整的。
正因如此,有媒体前不久报道,身在纽约的华人、73岁的林奶奶,就因为会做各种家常菜和美食,而成为了ins上的“网红”,她做的各种中国美食,不只让全美国各地第一、二、三代的移民们围观,而且戳中海外游子的心。
人们常说,科学和艺术在山麓分手,在山顶会合。但是,在做饭这件事上,技术和艺术始终不会分手,它们永远彼此渗透,供给人以能量,满足人的情感,润物细无声地传递爱意。
时下,人们不愿意做饭有信息时代的原因,更有效率和经济的理由,但能在过年时亲力亲为做一大桌丰盛的菜肴,既是家庭凝聚力的象征,也是个人技艺的展现,这还是家族传统的传承。
在点餐和外卖极为方便的信息时代,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做得一手好饭菜不只是艺多不压人,更是一个人凝聚力指数极高的体现,也是让家庭充满爱的基础和保证。
信息技术和科技发展到未来,人工智能可以取代人的很多工作,但就做饭而言,依旧非人工莫属,AI几乎不可能取代人。
直到今天,图灵试验都不能得到证实,何况更需要人的五官和第六感觉都参与品味的美食,AI做饭显然更难以通过试验。
可以说,如果能有做一手好饭菜的手艺和技能,就有可能永远不失业也饿不着。
□张田勘(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