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首页社会头条 • 正文

家长所热衷的,也许并非孩子之所需(2)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

  第三类“矛盾型依恋关系”的母子则表现出一种“鸡飞狗跳”的画面:当妈妈看报纸的时候,孩子总是想方设法“捣乱”,一会儿拉妈妈的头发,一会爬到她身上;等妈妈走出房间后,他就开始大哭大叫,甚至在地上打滚;等妈妈回来后,两个人又开始“斗智斗勇”。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安全型依恋关系是最好的,也是最正常的,这类妈妈十分具有母性意识,能够对孩子的需求及时反应,因此孩子能很好建立起心理安全感。在足够的爱和安全感中成长的孩子,在未来的亲密关系中会显得从容、自然,他们既能接受爱,也能表达爱。

  回避型依恋关系则造就了很多“冰箱妈妈”,这类妈妈的态度总是冷冰冰的,理性程度却很高,她们常把自己的需求作为育儿准则。在这样的氛围下长大的孩子内心其实很孤独,到了小学以后他们可能学习成绩很好,但是往往人缘很差,在未来的亲密关系中,他们也会缺乏温情。

  而在矛盾型依恋关系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性格容易变得古怪,在以后的亲密关系中,常常喜怒无常、若即若离。

  当然,在现代社会,很多孩子的主要养育者不是妈妈,而是奶奶或外婆,这也带来了一些家庭矛盾。其实,并非孩子和奶奶发生依恋关系不好,而是这些孩子往往小时候在奶奶身边长大,到了六七岁又回到父母身边。这个时候,往往妈妈的母性没有被激发,她更像一位严厉的老师,总是批评孩子这里不对、那里不对,甚至还会责怪奶奶的教养方式不当。而奶奶作为孩子的一级亲密关系者被指责,会让孩子产生难过和逆反心理。

  我建议妈妈们做这样一件事:把孩子接回来的时候,让奶奶一起回来,你向她学习怎么养育孩子,即便有些事情是“错误”的,先学先试,之后让奶奶慢慢退出,再一点点过渡、一点点纠正。

  (本文为作者在全国心理顾问专业能力考试启动仪式上的演讲,由本报记者朱颖婕整理)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社会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