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首页社会头条 • 正文

一个日子改变一个村庄(2)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

  村里40多名党员自发组织昼夜巡堤。7月1日晚,水位不断上涨,23时,河堤下的滨河路出现多处管涌。党员冯勇强、马军伟等人第一批赶到现场,处理险情,安排疏散村民,阻隔通行车辆。7月2日上午,年近六旬的颜怀德在河堤上连续值守两天两夜后,体力透支,在防汛执勤点上晕倒。7月20日,水位退到37米以下,河水漫堤、溃堤险情终于暂时稳定。党小组会议按时召开,白天正常工作,晚上义务巡逻。

  村支部第三党小组组长周利云对记者说:“有句老话,‘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干部’。大小事情来了,村里的党员都是个顶个。”

  刘胜是第一党小组组长,住在安置小区四楼,却总是将一到四层的楼道和公共前坪收拾得干干净净,他每周扫三次,成了义务保洁员。

  退休老党员邓云汉懂些木匠手艺,为村里东屯小学义务修理课桌椅十多年,如今老人虽已经去世,村民们还记得他生前做过的这些小事。

  有一次一户村民家安置房着火,刘洪、彭小虎等几名村干部二话没说冲上去接水管救火,在党员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消防车还没到,火就被扑灭了。

  乡 魂

  记者翻阅历年来党小组会议记录本,朴素的文字里跃动着精神的魂。

  2018年7月20日晚,东屯村各党小组会议的主题是移风易俗,成立红白理事会。大家商定了办红白喜事的统一标准、流程和场地,并将婚事新办、厚养薄葬、拒绝高价彩礼等内容写入新版村规民约。

  过去,东屯村会给过世人的家里补贴400元,一卷鞭炮和一个花圈;而现在把鞭炮换成了一床被子。

  东屯村八组匡合平老人有着47年党龄,生前叮嘱儿子:“丧事一切从简,不搭拱棚,不做道场,不放鞭炮。”儿子匡友发遵循老人遗愿,一切从简,顺利办完丧事。以往办丧事都要请亲朋好友帮忙,俗称“帮工”。主家表示感谢,会给帮工一些费用或者香烟。而在匡老的葬礼上,帮工说:“我们把事情做好,不收孝家的烟酒钱财,不放烟花鞭炮。”

  在东屯村工作了20年的村干部赵建高,2018年6月17日度过了愉快的一天。早上5点坐汽车出发,22点回家,“井冈山一日游”,这是孩子送给父亲60岁生日的贺礼。赵建高忘带手机,结果一天下来有99条未读短信、36个未接电话。“生日前,很多同学和战友打电话来要我办酒席。我说今年不办了,我是党员呐。”

  陈规陋习逐渐摒弃,但一些老传统不但没有撂下,反而越发出彩了。

  划龙舟一直是村里男女老少热衷的一项运动,每年3月到10月,村里的青壮年都会自发组织龙舟队训练。年复一年,队伍老化,龙船也旧了。村委会按照村民的意愿,把划龙舟这件事纳入了“议事日程”。

  一支新的龙舟队诞生了,他们的目标不只是每年端午节自娱自乐,而是参加“中华龙舟大赛”。2017年农历正月初九,外面天寒地冻,村委会却热气腾腾。40个年轻小伙子坐在会议室里,手拿船桨,桨上绑着红砖,使劲划着。“天气实在太冷,下不了水,就在岸上练。”

  文体委员匡科是一名党员,还曾是武警雪豹突击队特种兵。2011年退伍回到村里,他有了一个新的任务。

  “鼓声是龙舟行驶的灵魂,队员们都要根据鼓声节奏快慢来划桨。”匡科告诉战友们。白天各自忙活,晚上开展训练,月光下,浏阳河上闻鼓声,劈波斩浪向前进。26个村民,在他的指导下,成了勇猛的“雪豹”。2017年端午节,中华龙舟赛在浏阳河上举行,东屯村龙舟队,作为业余队伍,挺进了决赛。

  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一起抓。2005年,在老党员周秀云的带领下,村里组建了第一支文艺健身队。广场舞、扭秧歌、太极拳、羽毛球,各种文化娱乐项目逐渐填满了村民的空闲时间。“我们村里现在是‘三多三少’,学技术的多了,扯麻纱(纠纷)的少了;讲科学的多了,搞迷信的少了;爱运动的多了,打麻将的少了。”匡科告诉记者。

  近年来东屯村获得了很多荣誉:长沙市城乡一体化示范村、廉政建设示范村、群众体育文化示范村、区级“红旗农村党支部”“两学一做”先进基层党组织……

  颜怀德对记者说:“党支部抓好党小组,党小组管好每个党员,每个党员发挥模范作用。大家都明白:社会要发展,干群一条心。老百姓是党的根,党是老百姓的魂!”

  《光明日报》( 2019年02月09日 01版)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社会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