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陈列馆工作人员前往湖南岳阳走访新发现的日军“慰安妇"受害幸存者。 纪念馆供图
中新网南京3月4日电 (记者 申冉 通讯员 刘广建 俞月花)4日,记者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下文简称纪念馆)分馆——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陈列馆获悉,该馆工作人员在湖南岳阳志愿者陈先生的带领下,找到两位已是耄耋之年的“慰安妇”幸存者凌老(1930年出生)和张老(1928年出生)(匿名出于保护子女),这两位曾经在同时同地被日军征为“慰安妇”的老人,首度向社会公开了自己的遭遇。据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统计,目前,中国大陆登记在册在世的“慰安妇”幸存者仅剩十余人。
据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陈列馆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馆一直与各地志愿者保持紧密联系,从2016年起,每年走访全国各地“慰安妇”幸存者。此次能顺利找到凌老和张老,也得益于陈列馆湖南当地志愿者的帮助。
去年底,凌老的女儿告诉志愿者,母亲曾被日军抓走,而外公当年因保护女儿,被日军残忍杀害。今年2月16日,当地志愿者正式走访凌老和张老。两位老人坦诚地说出了各自少女时的经历。志愿者陈先生第一时间联系了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陈列馆,称他找到两位疑似“慰安妇”幸存者。
得知这一信息后,纪念馆和利济巷分馆非常重视,派工作人员前往当地,在陈先生的带领下,探望了两位老人。
在位于岳阳市平江县瓮江镇凌老的家中,老人坐在屋内,一边烤火取暖一边说起了自己惨痛的少女时代,生于1930年的她,在1944年冬天,刚满十四岁,日军在当地汉奸带领下来到她所在的村。
“日军骑着马,扛着枪,要抓‘花姑娘’。”凌老至今仍清晰记得,“当时日军打着绑腿,带着帆布帽,有的日本兵留着小胡子,有的留着大胡子,有的拿长枪,有的拿短枪。他们逼迫村民把自己家里的姑娘交出来。”火光照在凌老的脸上,她含泪回忆,她的父亲为了阻止日军抓她,结果惨遭刺杀,当场死亡。凌老的母亲因当时躲在红薯窖里而逃过一劫。
凌老以及当地其他一些女孩子则被抓到平江县城关押起来。
凌老回忆,当年关押她们的是“一间青砖砌成的老式房屋,里面同时关着日军从平江各地掳来的很多女孩。我当时非常害怕,不停地哭。日军每次将掳来的女性从关押的房间带到另外的小房间。有些女孩子因不堪屈辱而反抗,最后遭受日军皮鞭殴打。自己因害怕,只能任由日军欺负。”
“当时的生存状况很差,饱一顿饥一顿,吃的都是剩菜饭,全看日本兵的心情。”凌老想起,有一次,日本兵给她一种药片,让她吃下去,她设法丢掉了。
这样过了一个多月悲惨的生活,直到中国军队反攻平江,将她们解救出来。她才得以与母亲团聚。凌老后来以务农为生,嫁给当地一位农民,婚后生育四儿两女。因为自己的悲惨遭遇,凌老让女儿16岁就早早嫁为人妇。
张老的家距离凌老家约10公里,张老1928年出生,在家中排行老四,有3个姐姐3个弟弟。
张老回忆,1944年秋冬,自己不幸被日本兵抓走,关押在平江县城一间青砖砌的老式房子里,“里面关着几十个女孩子。我很害怕,想逃出去,又没有办法,只有不停哭,又不敢大声哭。”张老在慰安所的遭遇和凌老的回忆如出一辙。
张老说,被解救出来后,中国军队将她送回家,父亲已经病逝。24岁时,她嫁给一个抗战士兵,后来他们生育了三儿一女。
同在1944年冬天被抓,同被关在平江县城青砖的房子里,同被日军要求吃小药丸,同时间被中国军队解救并回到家中,两人的家相距不过10公里,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陈列馆工作人员认为,由此可以判断,当年,凌老和张老同期被抓,在同一地点受害,“两位老人是目前为止发现的仅有的两位在同一慰安所受害的幸存者。”
两位老人都表示,自己年老了,一定要把这段受害的经历说出来,“心里太痛!要让后人记住这段历史!”
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苏智良告诉记者,除了此次新发现的两位,截至1月份,在该中心注册在世的“慰安妇”幸存者为14人,在同一地区可能还有另外一位“慰安妇”幸存者需要确认。“随着年事渐高,新的幸存者发现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小了。”
据悉,纪念馆和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陈列馆紧接着将启动走访国内登记在册的“慰安妇”幸存者行动。该行动从2016年起,今年是连续第四年。
“老人们年纪大了,我们在跟时间赛跑。”工作人员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