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首页社会头条 • 正文

只因一颗直径才3厘米的果冻 5龄童不幸殒命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

  果冻卡气管,5龄童不幸殒命

  只因一颗直径才3厘米的果冻,常州5龄童小可(化名)永远地离开了这个才生活了5年的世界,一家人陷入沉痛的悲伤中。昨日,记者从常州二院得知了这件令人扼腕的悲剧。倘若小可的家长会“海姆立克”急救法等,也许悲剧就不会上演。    通讯员 孙镇江 蒋斐

  扬子晚报/扬眼记者 张斌

  果冻卡在气管,送达医院急救已窒息40分钟

  常州二院儿科医生告诉扬子晚报记者,小可被120急救车送来医院的场景还历历在目。因为误呛果冻,果冻进入气管,在到达医院时,小可已心跳呼吸停止40几分钟,儿科医生立即予气管插管,在声门口吸出了罪魁祸首——一颗直径约3厘米的果冻,这种果冻,几乎所有超市、小卖部均可随意买到!就是它,堵住了小可的呼吸道!经过院内的心肺复苏、气管插管、呼吸机、以及药物等一系列抢救措施,小可恢复了心跳,但是由于窒息时间太长,造成小可严重的脑缺氧,多脏器功能衰竭,虽然儿科医生用尽全力,但仍缺乏回天之术,几天以后,带着遗憾,小可还是离开了这个世界。

  这个事件是悲伤的,却也是令人警醒的,因为气管、支气管异物是儿科的常见急危疾病之一,可以造成小儿的突然死亡,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

  气管支气管异物意外伤害频繁,幼儿是主要受害群体

  记者了解到,在我国,气管支气管异物占0-14岁儿童意外伤害的7.9%-18.1%,约80%的患儿好发年龄在1-3岁。而食物性异物最常见,坚果类、米粒、切成小块的水果等,另外还有孩童小玩具,都是比较常见容易导致误呛的凶手。尽管大部分果冻包装上一般都有“注意:幼儿老人不要大口吞食,以防噎喉”、“婴儿勿食”等说明文字,但是很多家长和儿童都表示在进食果冻之前并没有注意到这些说明。

  在常州二院儿科医生接诊的异物呛入患儿,也不在少数。但是能够明确诊断,且在第一时间能得到有效治疗的并不多见。有的患儿是家长主动提供病史,有的却是经过反复求医问诊,因为反复喘息咳嗽,家长不能提供明确病史,还有些家长,因为自己的疏忽,导致患儿呛入,会在医生面前隐瞒病史,也给医生诊断增加难度。

  掌握“海姆立克”急救法等,对救助堵塞气管儿童很关键

  常州二院儿科医生提醒家长们:气管支气管异物病情的严重程度与异物的种类、异物的位置及气道阻塞程度等有关。一旦家长发现孩子有异物吸入或可疑异物吸入病史时建议立即医院就诊。

  除了等待急救,家长们还可以做些什么急救处理呢?下面就介绍两种简单易学且实用的徒手急救法。

  1、背部叩击-胸部按压法。适用于1岁以下意识清楚的婴儿,具体做法:施救者将患儿呈俯卧位放于膝上,头低于躯干,稳固地支撑头部,在给予患儿5次背部叩击后,将其作为一个整体一起转换至仰卧体位,给一次胸部按压,如上循环直到异物取出。

  2、腹部推压法(“海姆立克”手法)。适用于1岁以上意识清楚的儿童,具体做法:施救者站立在患者背后,手臂直接从患者腋下环抱患者的躯干,一手握拳,将拳头的大拇指一侧对准患者腹部中线,正好在剑突的尖端下和脐部稍上方,另一手包住拳头,然后快速持续推压。可重复5-10次,直至异物排出。当然操作时要避免用力过猛或操作不当导致继发性的损伤。

  医生还提醒,平时要教育孩子不要养成口内含物的习惯,而口含食物时,不要引逗孩子哭笑、跑跳玩耍,不要追着喂食,发生呕吐时,应把头偏向一侧,避免误吸。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社会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