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首页社会头条 • 正文

“夸夸群”“怼怼群” 这些奇葩微信群你听过没?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

  囧!群夸捧上天 群怼无底线

  ●“夸夸群”“怼怼群”,这些奇葩微信群你听过没?

  ●夸人骂人都是生意,这又是什么“神仙操作”?

“夸夸群”“怼怼群” 这些奇葩微信群你听过没?

  在刚过去不久的三八妇女节,一女网友收到男友的一份特殊节日礼物,她被拉进一个“夸夸群”,上百名群友轮流把她“夸上了天”。该女网友被这波“神操作”折服。一时间,这种以夸人为主题的微信群受到热议。

  记者调查发现,泉州也有不少网友尝鲜。而除了一些自娱自乐的高校“夸夸群”,更多的“夸夸群”是以限时定价来提供“夸人服务”的。此外,网上还有“专业骂人”的“怼怼群”。怎么夸怎么骂都“无底线”。

“夸夸群”“怼怼群” 这些奇葩微信群你听过没?

记者调查

  ●夸夸群 上百人轮流夸你 进群5分钟收费30元

  记者根据泉州某高校大三学生小吴的介绍,在淘宝、闲鱼等平台搜索“夸夸群”,跳出的信息不少。“夸夸群”的夸人时间从3分钟到10分钟不等,收费从10元到几十元不等。

  “有文化,不低俗,失恋哄人,夸父母,夸情侣,夸老板,夸同事,夸自己,重拾自信……”一位卖家如此为群做宣传。他自称群里有260人,轮流夸人不间断,会根据客户的不同需要“个性化夸赞”,收费30元夸5分钟。

  记者联系到一位微信网友小A,他自称最开始组建“夸夸群”只是单纯为了好玩,后来越来越多人申请进群,成为“舔狗一员”(负责夸人的群成员)。

  随后小A把记者拉进一个“夸夸群”。小A作为群主负责接单,一有人下单,他就先在群里介绍被夸的人,群成员开始自由发挥夸人,时间到后,将被夸者移出群聊,群主发个红包“打赏”群成员。记者发现,该群活跃度较高,被夸者走一个又来一个,有夸情侣的,夸孩子的,也有人让安抚被领导欺负的朋友,而群成员夸赞的内容也不一样。据小A介绍,而群成员有学生,也有上班族。对于收费,小A称,转账多少看个人心意,被夸完不满意也可以退款。

  ●怼怼群 “文明怼”“脏话怼” 怼到你想自动退群

  除了各种收费标准不同的“夸夸群”,记者发现线上还存在着一类“怼怼群”。

  “我们骂醒失恋的你,浪费时间的你,不好好学习的你;骂小三、骂渣男,骂一切你想骂的人……3分钟8元,5分钟12元,10分钟16元。”

  一位卖家称,他们的“怼怼群”里有25人,大多是大学生,利用业余时间“怼”人,但是“业务都是超级专业的”,客户的打赏大家平分。“我们怼人都是‘文明怼’,不带脏话,不侮辱父母,但是很好笑。”另一位卖家称,客户可以任意选择要“文明怼”还是要“脏话怼”,“有可能会怼到你想自动退群”。

  网上卖家坦言,正常情况下,被拉进群里骂的人会很生气,他们也怕被骂者会生气,开骂前会先客气说明,“一天就接一两单,小本生意,不管是夸人还是骂人,都挺锻炼口才的”。

  市民看法

  夸人听着开心但更像玩笑 怼人有对抗性是压抑社交

  “新颖,独特,新型的赚钱方式。”市区一名大一女生小昕说,夸夸群里的群友也是有些文采,虽然被夸者各种“无语”,但是内心应该还是开心的。

  市民郑先生认为,夸夸群是新事物,会吸引人的好奇心,但超出实际的赞美会适得其反,让人觉得造次甚至反感。郑先生觉得,夸夸群有创意,但是用以表示对喜欢的人的爱,感觉不够真诚,更像是愚人节玩笑。

  关于“怼怼群”,泉州某企业秘书小张认为,这是“压抑社交的爆发”,怼人即使没有脏话,也是对抗性的。怼怼群成员对被怼之人基本没什么了解,不知道怼的是什么,先怼了再说。即使是心理素质好的人,接收到这些莫名其妙的不堪言论,也是件让人糟心的事。而这种“没有营养”的群,终究只是一时兴起,必然不会长久。

  心理专家

  夸一夸会开心 夸过了就成讽刺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心理门诊主治医师贺佳表示,在“夸夸群”里,被夸者面对的都是“突如其来”的赞美,一开始会觉得茫然,但在反应过来后,听到的都是对自己认可的话语,内心也会窃喜,就像一强心剂,给人积极的心理暗示。

  但物极必反,每个人面对赞美的适应度不同,赞美听多了可能会产生反作用,反而觉得这些溢美之词是一种讽刺和嘲笑。

  贺医生认为,对工作和学习处于高压状态,或者心情低落的人来说,适度的赞美可以帮助释放压力和负面情绪,但最好浅尝辄止。而身边的亲友给予的肯定,作用会更大。

  被“群而骂之” 易造成焦虑抑郁

  对于“怼怼群”,贺医生认为更要谨慎对待,切不可当成“玩笑怼人”。

  贺医生表示,个人在被群体否定时,容易出现焦虑甚至抑郁,这种网络上的“怼怼群”还是不要轻易接触。

  去年,早报《封面纵深》专题报道网络流行的“对喷群”。群友不仅以发各种黄色图片或小视频来攻击对方,还炫技。贺医生也表示,有的群友可能患有品行障碍。品行障碍在年少时若没有得到及时干预,到成年时就会出现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情绪暴动,行为冲动。有心理障碍患者需要得到家庭和社会的及时关注,予以行为矫正,避免发展到后面可能对社会产生负面影响。

  (记者 许奕梅 文/图)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社会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