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首页社会头条 • 正文

“站有站相、坐有坐相” 你还讲多少老规矩?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

  你还讲多少老规矩

  受访者最熟悉的老规矩是“站有站相、坐有坐相”

  “出门回家要跟长辈打招呼”“家人吃饭要等长辈先动筷子”“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老规矩。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些老规矩逐渐被淡忘了,但也有很多老规矩还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ww.wenjuan.com),对2014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受访者最熟悉的老规矩是“站有站相、坐有坐相”(59.9%),79.4%的受访者称老规矩对自己影响大。

  79.4%受访者称老规矩对自己影响大

  今年27岁的李龙(化名)来自河南信阳,现在在北京务工。李龙回忆说,他印象最深的一个规矩是出门必须和父母打招呼。“上学的时候,我出门必须要和父母说‘我去上学了’。要是不打招呼,我妈连门都不让我出,会给我喊回来”。

  35岁的陈芬(化名)还记得许多老规矩,“饭桌上的老规矩,比如吃饭的时候不要够别人面前的菜,别人夹菜时要等一会儿再夹。再就是去别人家做客时,不能乱动人家的东西,尤其是孩子。这些规矩以前讲,现在也在讲,没什么变化。”但她也觉得一些以前比较在意和重视的规矩,现在没这么讲究了,“比如,我们家就不要求小孩等长辈上桌后再吃饭”。

  生活在北京的90后青年赵辰(化名)觉得,老规矩一般都是针对一定场合的,随着社会的发展,承载老规矩的社会环境发生了变化,让一些老规矩变得不那么流行了。“我妈妈跟我说,以前住胡同时,邻里之间相处有许多老规矩。像我们通常讲‘有借有还’,但药锅借了不能主动还,大院里住的街坊谁要用药锅,要自己去借,用完了放在自家,等下回谁需要再自己拿。如果用完了药锅给人还回去就有给人送病的意思,是不好的。再比如,还碗、还饭盒都不能空着还,里面一定得装点东西”。

  调查中,受访者提及最多的老规矩是“站有站相,坐有坐相”(59.9%),然后是“出门前跟长辈交代,回家后打招呼”(55.5%)。其他还有:一家人吃饭要等长辈上桌后才能动筷(46.2%),去别人家做客不能随便动东西(43.9%)等。

  79.4%的受访者认为老规矩对自己的影响大,其中22.6%的受访者觉得非常大。

  李龙认为老规矩对自己的影响很大,尤其是进入社会后。“我小时候,妈妈让我注意主动跟人打招呼,我有时候会觉得没什么用,现在觉得这对我的性格养成有些帮助,变得不那么内向了。平时遇到新朋友,多打招呼多交流很快就会熟络起来,现在我见到生人也不会害羞了”。

  陈芬觉得,老规矩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有时我看到别人没按照老规矩做事,心里会觉得别扭”。

  67.4%受访者建议多介绍和宣传老规矩的时代价值

  调查中,72.2%的受访者认为现在还有必要讲老规矩。

  “现在社会过度强调竞争,有时候会缺少温情和秩序。”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教授田兆元认为,在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人们在焦躁的时候会来不及礼让,所以需要适当地放缓节奏。

  李龙认为,老规矩代表了一种文化传统,非常有必要传承下去。

  陈芬觉得,讲规矩可以让人与人的交流相处更加融洽,要有选择性地传承一些老规矩。“比如现在的小孩,在家里和父母说话都是用‘你’,不用‘您’。在家里没关系,但出门的时候,如果不管对方多大岁数,都称呼人家‘你’,有时候就可能让人觉得不舒服”。

  关于老规矩的传承,67.4%的受访者建议多介绍和宣传老规矩的时代价值,58.5%的受访者建议从小抓起,对孩子进行教育,56.5%的受访者建议树立一些模范和典型。

  田兆元认为,从小做起、在家庭中培养年轻人的规矩意识很重要,“孩子小的时候不能溺爱,要让孩子懂得回报,尊老爱幼。可以组织一些活动进行集中教育,比如清明节,学校可以组织学生扫墓。在日常生活和人际交往中,大家也要注意礼让,对规矩要看重”。

  参与本次调查的受访者中,90后占24.6%,80后占51.7%,70后占15.9%。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孙山 实习生 矫芳 来源:中国青年报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社会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