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首页社会头条 • 正文

从农民到绣娘 卫星工厂助力新疆深度贫困地区脱贫增收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

从农民到绣娘卫星工厂助力新疆深度贫困地区脱贫增收

    3月29日,工人们在喀什丝路行科技研发有限公司刺绣产业扶贫车间中上班。 勉征 摄

  中新网新疆喀什3月30日电(朱景朝 勉征) 一大早,新疆疏勒县洋大曼乡托万亚依拉克村村民热比古丽·阿卜拉骑上电动车,去离家6公路外的喀什丝路行科技研发有限公司刺绣产业扶贫车间上班。上个月,她成为厂里的产量冠军,拿到3750元工资。

  “以前我什么都不会,现在能绣出这么漂亮的花,我喜欢这个工作。”热比古丽看着正在绣的“龙凤吉祥”图案作品满怀欣喜。

3月29日,工人们在喀什丝路行科技研发有限公司刺绣产业扶贫车间中上班。 勉征 摄

3月29日,工人们在喀什丝路行科技研发有限公司刺绣产业扶贫车间中上班。 勉征 摄

  成立卫星工厂,发展特色产业,让当地民众就近就业,已是新疆脱贫攻坚的一大利器。2018年7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驻疏勒县洋大曼乡深度贫困村工作队引进乌鲁木齐的刺绣企业,成立了喀什丝路行科技研发有限公司,在村上设立刺绣产业扶贫车间,帮助贫困农民学习一技之长,增收致富。

  贫困农民成“绣娘”

  在喀什丝路行科技研发有限公司刺绣产业扶贫车间里,300多位妇女同热比古丽一样,从农民转变成一位刺绣产业工人。她们绣的“凤穿牡丹”“龙凤吉祥”“福禄寿”图案的绣片,最终将被制成精美的靠垫销往疆内外。

3月29日,工人们展示刺绣成品。 勉征 摄

3月29日,工人们展示刺绣成品。 勉征 摄

  包括3个月的培训期在内,许多妇女已经入职半年,她们的收入随着技术的娴熟逐月增长,记者在公示栏上看到,上个月最低工资为1500元,最高的近4000元。

  热比古丽今年34岁,有3个正在上学的孩子。由于认真努力,她的一双巧手能将一根蚕丝线劈成16根细丝进行刺绣。上个月,她完成39片作品。成为收入最高的人。“晚上收拾完家务,我还要干上两个小时。”她说增收的秘诀只有一个那就是勤奋。

  阿依米尼莎古丽家就住在工厂旁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小区里。她看到姐妹们由于刺绣生活发生了改变,自己也来到这里学习。“我有三个孩子,我必须好好学。”对她来说就是家门口就业,她对未来很有信心。

  在成品加工车间,一部分工人正在将绣好的绣片缝制到小棉被上。34岁的吐尔逊古丽·吐尔迪因为以前在广东做过服装加工,被任命为班长。现在拖家带口的她能在家门口就业,还走上了管理岗,负责检查产品质量、理货等。

  记者在工厂公示栏上看到,每一种绣片明码标价,工人们的工资表也贴在墙上。优秀员工的照片还展示在“光荣榜”上。工资表显示,工作成绩突出的人,还获得了50元至2000元不等的奖金。公司董事长刘俊喜表示,对干得好的奖励,鼓励她们争优争上。

  “疆绣”绣出希望

  喀什丝路行科技研发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9月,在此之前,董事长刘俊喜旗下的新疆一品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是集开发设计、加工销售及技术培训多元为一体的公司。公司产品由中国刺绣艺术大师、国际评委钱美荣具体指导,产品享誉国内外。

3月29日,工人们从喀什丝路行科技研发有限公司刺绣产业扶贫车间下班回家。 勉征 摄

3月29日,工人们从喀什丝路行科技研发有限公司刺绣产业扶贫车间下班回家。 勉征 摄

  新疆人民政府办公厅驻疏勒县洋大曼乡深度贫困村第一书记、总领队许春河告诉记者,之所以引进该公司,主要考虑新疆南部妇女有刺绣传统,易学,另外,该公司产品的技术含量高,销售能力强,能确保产品卖得出去。

  “龙凤图案等体现了中华传统刺绣风格,又结合新疆少数民族刺绣特点,融入新疆大美,而成‘疆绣’,其细腻中自有粗旷。”刘俊喜对记者表示,产品很受欢迎,订单不断,正在考虑如何扩大生产满足需求。

  刘俊喜介绍说,他们的目标不仅仅是带动厂里的工人实现就业脱贫。未来3年内,打算将洋大曼乡打造成新疆“疆绣”之乡,带动喀什地区万人就业。

  喀什官方数据显示,2018年以来,喀什地区持续加大卫星工厂建设,目前,已建成和完成改造卫星工厂1218座,吸纳就业逾3万人。(完)

');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473874', container: s, size: '300,250', display: 'inlay-fix' }); })();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社会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