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警方展示的涉案虚假保健品。 中新社记者 陈骥旻 摄
一入保健深似海,越整越焦虑
对话嘉宾
刘幼硕 (湖南省老年医学与健康科学传播团队首席专家、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老年医学科教授)
龚志成 (中南大学医院药学研究所所长、湘雅医院副院长)');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473874', container: s, size: '300,250', display: 'inlay-fix' }); })();
梅小兰 (一名“保健品控”)
潘婷 (80后,境外游导游)
曾益良 (湖南韶山常佰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保健品生产商)
帅才 (半月谈记者)
不知从何时起,沉迷于买保健品、沉醉于各类奇葩养生方法的人群不断扩大。这其中,既有有钱有闲的老年人、走哪都拎着保温杯的中年人,又有一批即将跨入不惑之年的80后。
不少人是程度不一的“保健品控”。有人“控”民间古方、秘方,有人“控”虫草、石斛等破壁类保健品,还有人啥都“控”。然而“保健品控”纷纷表示:越是保健,越是不安。
潘婷:我早上一睁眼,先用温水化上阿胶,服复合维生素片、善存片、乳钙胶囊,吃完阿胶再洗漱。中午一粒蔓越莓胶囊、一粒葡萄籽抗氧胶囊。晚上把白天这些再吃一遍。对了,另外还得加片黄金素,补脑的。一个没吃到位,心里就慌乱。可越担心什么越来什么,只要保健品没吃好,第二天就会发现牙肿了或者哪里不舒服了,下面就不敢再大意,必须按时吃全。
梅小兰:我吃三七粉。媒体和专家总是声讨我们这些喜欢买保健品的,却没有关注我们热衷保健品是有客观原因的。当然了,主观上是随着经济条件改善人们的保健意识增强,但有一个重要的客观原因是什么呢?就是一种态度的反差:卖保健品的待顾客亲切、亲热,而我到医院看病,医生都忙得一塌糊涂,态度冰冷生硬。
当然我们也知道不能盲目迷恋保健品,可就是忍不住啊!老年人总有这样那样的慢性病,又不可能经常上医院,就算去了医院也是排队N小时,看医生一分钟,还不如买点保健品,既能预防疾病,又能和人聊天,愉悦了身心,打发了时间。我现在是几天没聊天,心里就憋得慌,觉得这个世界不要我了!怎么说呢,保健品是我和世界连接的一个纽带吧,纽带断了,能不焦虑吗?
帅才:我曾经采访发现有人一天要吃10种保健品,年轻的80后、90后也加入到保健大军中来。有专吃代购来的国外保健品的,有迷恋民间偏方、秘方的,还有追着神医满世界跑的。各有各的“控”,也各有各的苦。
刘幼硕:“保健品控”有三大类型。一是渴望关注、渴求温暖型。有的老年人身边没有孩子,孤独寂寞,“训练有素”的销售员便趁机拉拢他们参加讲座、活动,让老人倍感关怀,心甘情愿为保健品买单。二是“补偿型”。一些老年人觉得自己辛苦了大半辈子,晚年就该享享福,把年轻时没吃的补回来。三是身体欠佳四处寻求偏方型。
帅才:我常年关注、报道医卫领域,我想说的是,保健品不是药,不能治病,有病的话,必须去正规医疗机构治疗。有病不就医,一味迷恋保健品,那可真的是本末倒置,得不偿失。当然,也得承认,科学合理使用保健品对健康是有辅助作用的。
龚志成:我看诊的老年患者几乎都服用一种或几种保健品,很多老年人在服药的同时长期服用保健品,这实际上会加大用药风险。比如一些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在服用多种药的同时,服用五花八门的保健品、营养药,一旦感冒发烧,服药的种类还会增加,这就可能产生药物相互作用。奉劝广大老年人,保健品真的不是吃得越多越好,有可能越吃越添乱。
梅小兰:你们总说“保健品控”是本末倒置、讳疾忌医,我不以为然,信赖靠谱的保健品是对自己身体负责任的表现,不想给家人添负担。
刘幼硕:这就是“保健品控”普遍存在的认识误区。首先,保健品是保健食品,有别于药品,也绝不能替代药品。其次,任何打着治病旗号、宣扬神奇疗效的保健品一定是虚假宣传。很多人选择保健品都是通过口口相传,但是人跟人的体质、过敏类型等都不一样,同样的产品,A吃了保健,B吃了却可能要命,这是个很严肃的问题。
曾益良:保健市场有一些“潜规则”,比如非法添加猖獗。有些厂家为了使产品在极短时间内达到其宣传效果,会非法添加某些药品甚至处方药成分,然后通过直销或传销的方式坑害消费者。有不法商家在网上销售减肥产品,其产品见效快的原因是加入了禁药西布曲明,服用后会出现无力、头晕、呕吐、心慌等症状。
帅才:沉迷保健品,很多时候源于心理上的执着,这份执着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对环境变化的不安,对医疗不信任的悲观情绪——既然求医问药这么难,那么索性自己给自己当大夫吧,结果这一当就上了瘾。我们在指出“保健品控”种种不健康心理行为的同时,不妨也检讨下,为什么有那么多人不信任正规医疗机构热衷寻求“野路子”?保健品焦虑一方面是疾病带来的,一方面是不健全的医疗行业带来的。
刘幼硕:对于许多老年人来说,这种行为源自一种心理需求。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都需要身体健康和家庭亲情、社会温情,对疾病的恐惧、对温情的渴求导致他们不吝投入、拼命保健。在这一点上应该理解他们。
为解除保健焦虑,既要采取措施保障市场健康发展,又要不断提升群众的健康素养。保健品市场不能一直混乱下去,这是政府必须扛起的管理责任。健康素养使得个人能正确获取、理解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做出正确决策,以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政府、医疗机构都有责任科普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