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首页影视娱乐 • 正文

《西游记》为啥没按原著拍? 要按原著拍的话, 你可能1集都不想看(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网络

文|鲸探所

编辑|鲸探所

“感觉再也没有一部电视剧可以像西游记一样翻拍那么成功了。”

现在的电视剧和电影,基本上很多都是小说翻拍过来的。

但是翻拍的电视剧那么多,西游记为什么就能够成为经典呢?

毫不夸张的说,至今没有一部影视作品的翻拍能够超越《西游记》。

但是如果西游记按照原著拍的话,估计很多人都看不下去,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西游记》原著中扑朔迷离的设定

在《西游记》的原著中,其实有很多设定是令人十分不解的。

最神奇的就是关于天上一日世上一年的说法,这一设定在《西游记》中多次出现,但在实际应用上却存在许多矛盾。

如果按照天上的时间流速,织女应该每天都能见到牛郎,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再说了,孙悟空在取经路上频繁往返天庭,如果按照一天一年的时间流速,唐僧早就被妖怪抓走了。

关于神仙的预知能力,《西游记》中许多神仙都能掌握过去未来,但是仔细推敲却毫无逻辑。

例如,观音菩萨能够预知金鱼精在通天河成精,但却迟迟未采取行动,直到金鱼精捉了唐僧后才出手收服,这又是一件令人感到疑惑的事情,为何不能提前避免呢?

而佛祖所说的六耳猕猴能预知过去和未来,但却未能预测到自己的命运。

这些都表明,神仙的预知能力可能只是一种假象,他们只是在维持自己的威严。

关于神仙的善恶标准,原著中的描写明显表明神魔世界并非黑白分明,神仙们并非完美无缺,他们之间充斥着欲望和争斗。

妖魔吃人也可能只是为了延长寿命,神仙之间的斗争更像是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博弈。

除了原著的一些剧情之外,还有关于人设的一些问题。

《西游记》中师徒四人的形象:只有唐僧符合原著

在《西游记》这部经典名著中,师徒四人的形象深入人心。

然而,当我们回顾原著时,会发现他们的形象与电视剧中的形象大相径庭。

其中,只有唐僧的形象较为符合原著。

孙悟空作为这个四人小队中的领导者,他的外貌体现了他的猴性。

在原著中,孙悟空被形容为面如火炭,身材矮小,身躯修长,头顶有一束浓密七圈的乌黑毛发,闪烁着耀眼的金光。

他有一双明亮慧黠的眸子,能射出电光般的锐利目光。

虽然有些丑陋,但是孙悟空的形象却是具有非凡魅力和霸气。

但是剧中的孙悟空看起来却给人一种英勇善战、安全感爆满的感觉。

猪八戒作为一个厚重而丑陋的角色,他的外貌与电视剧中相隔甚远。

原著中形容猪八戒有着黑黝黝的脸庞,近乎皮肤一样充满厚重毛发,从脑袋上退化的位置长出两只野猪獠牙。

他的牙齿锋利尖利,嘴大得可怕,就像是一个可怖的怪物,而这样的形象展现了猪八戒残酷的一面,使人不寒而栗。

而改编后的电视剧中的猪八戒则让人看着想笑,他那肥胖的体型和红扇状的耳朵看上去栩栩如生,但与原著中的猪八戒实在是相差甚远。

最可怕的应该还是沙僧了。

沙和尚作为一个冷峻无情的角色,他的形象与电视剧中的形象有着明显差异。

在原著中,沙和尚被形容为面如青石,眼中射出冰冷刺骨的目光,长着一个墨绿色的脸。

他以一个粗糙的头骨链挂在脖子上(黑魆如墨那房里杀邪道),这也显露出了他曾经多次杀人的阴森气息。

这种可怖的外貌更凸显了他无情无义的一面,令人不寒而栗。

相比之下,唐僧的形象在原著和电视剧中较为接近。

他是一位容貌憨厚、文雅庄重的高僧,虽然唐僧也有软弱怕事的一面,但是他坚信自己的使命,坚定地走在取经之路上。

虽然改编的电视剧美化了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和尚的形象,但是它们与原著中的真实形象相差甚远。

唯有唐僧的形象符合原著,在电视剧中也相对保持不变,这样的改编不仅温和了主人公的形象,也让观众更容易接受。

但是让人疑惑的是,为什么电视剧没有按照原著进行拍摄呢?

为什么没有按照原著拍

我们光从人设这方面就能看出来一些原因。

要知道,原著《西游记》中的猪八戒、孙悟空被描绘为食人妖,经常猎食活人,沙僧更是把九个人头串成项链。

这些画面对于观众而言过于惊悚,可能会给儿童和普通观众带来不良影响。

为了适应观众的接受程度和审美需求,86版《西游记》对这些血腥暴力的内容进行了大幅删改,使电视剧更符合观众的心理预期,同时也更为中庸和平和。

再说了,按照当年的那个条件来看,P图绿幕后期什么的根本都还没发展起来。

通过86版《西游记》在拍摄过程中使用的6年时间可以看出,这对于同样只有600万预算的大制作来说,时间和金钱无疑是一种巨大的考验。

当时的中国电视剧制作条件相对简陋,设备不足,无法满足拍摄一部神话大剧所需的高质量特效。

无论是孙悟空的变形金箍棒、大战各路妖精的场景,还是夜行船的惊险追逐,都涉及到大量的特效技术,然而在当时的情况下,是很难再现原著中华丽想象场景的。

虽然《西游记》在86版的改编过程中做出了多项调整,但却成功保留了原著的精髓和核心价值观。

在人物塑造方面,剧组成功地传达了孙悟空的机智勇敢,唐僧的慈悲与智慧,猪八戒的憨态可掬以及沙僧的忠诚老实。

而在景色设置方面,导演杨洁与团队不辞辛劳地跑遍了国内著名景点,选取了最适合的拍摄地点,使得电视剧的每个场景都令人赞叹不已。

事实上,《西游记》作为中国文学宝藏,一直备受关注。

然而,要成功将这部经典之作搬上荧屏,并不容易,其背后更是隐藏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

改编经典《西游记》:巨大挑战的机遇之路

现在网上只要一说起哪个电视剧是由小说改编的,那么就会有无数小说粉开始去说选角以及场景的问题。

可以说,许多小说粉是不希望自己追的小说被影视化的,因为电视机根本拍不出来小说中描写的感觉。

而这个事情,对于当时的《西游记》剧组开始,也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

从剧本的角度来看,这就是一个十分困难的事情。

要知道,《西游记》的原著可是足足有60多万字的,如果要按照原著拍的话,那么这对于剧组来说,无疑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毕竟当年的经费和剧组条件都在那摆着呢。

再说了,如何进行剧本的修改,这才是一件令导演和编剧十分头疼的。

如果删减的不好的话,那么拍出来的效果肯定不尽人意。

可是想要把60万字的原著删减到只有三十多级的电视剧,还要保证剧情的联系以及各种人设的可信度,这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要知道,经典的影视改编是一次综合妥协:既要保留原著的精髓,也要满足当代观众对视觉娱乐的期望。

这也就需要编剧和导演深入挖掘原著的意涵和魅力,挖掘仍然具有现实意义的旧素材,并赋予它新的美感和想像力。

事实上,不仅编剧和导演面临挑战,饰演角色的演员们同样承受巨大的压力。

精彩的演出需要演员们不断充实自己的内心世界,理解并传达原著中角色的本质和情感,他们通过真切的演技、精细的塑造,将原著中充满魅力的人物形象赋予了生命力。

只有真正理解原著的丰富内涵,准确把握人物情感和故事发展,才能通过改编呈现给观众截然不同、但同样精彩的故事。

不仅如此,改编经典还涉及到了技术手段的应用和再造。

原著中包含大量奇幻场景和特效需求,展现了令人向往的超凡境界,然而,当时的拍摄技术与现代的科技相比相当有限,要完美演绎原著中浩瀚的想象世界是一项巨大的考验。

在适应当时技术条件的前提下,编剧和导演需要巧妙地运用现有的技术手段,充分发挥创作天赋,将原著中的奇幻场景在电视剧中以巧妙合理的方式还原,这就需要不断的尝试和创新精神。

不得不说,西游记这部剧做到了。

在《西游记》的影视化作品中,艺术家们以自己的智慧来重新表达原著中无与伦比的时空之旅,为观众展现了瑰丽的神话画卷。

当然了,这一切离不开编剧和导演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本源和精神财富的思考,他们对人物的刻画用艺术的智慧延续了原著经典。

86版《西游记》的成功改编经验告诉我们,改编经典作品需要同时承担创新和传承的责任,尊重原著的同时,照顾受众的情感和审美需求是非常重要的。

增加对观众的考虑,对情节进行合理删改和改编,可以更好地吸引观众,传播中国传统文化,这是一项需要平衡的工作。

《西游记》影视化的成功得益于纷繁复杂的创作挑战,需要艺术家们的坚持、智慧和胆识。

所以说,《西游记》的影视化不仅仅是一部想象世界的艺术作品,更是一条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文化纽带。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影视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