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着久长文明传承、自古风物奇丽的崇州,在古代就吸引着诸多游人前来抚玩。唐宋时期,中汉文明到达了顶峰,构筑、园林、文学等佳构层出不穷,崇州古地,也就成绩了不少经典诗篇。当时的崇州,逐渐形成了闻名的“蜀州八景”,也有人称“江原八景”。
清代,文人晏补之用一首《蜀州八景》的诗,形象而全面地归纳综合了其时“蜀州八景”的盛况,至今仍令民气驰向往。诗中这样写道:
惟爱西湖夜月圆,前村牧笛响悠然。
市桥官柳依依绿,东阁红梅朵朵鲜。
天目晓钟声八百,西江晚渡客三千。
岷山晴雪无今古,白塔夕阳照九川。
西湖夜月、前村牧笛、市桥官柳、东阁红梅、天目晓钟、西江晚渡、岷山晴雪、白塔夕阳,这样的景色,把崇州山美水美城美的特点席卷个中,隐瞒出一幅色彩光鲜的山河画卷。
而在“蜀州八景”中,至少有两处与城区内的罨画池有关。
一处是“八景”之首的“东湖夜月”。按照清康熙年间的《崇庆州志》记实:“东湖夜月,治左。”,而乾隆时期的记实为;“东湖,《通志》在州东南,旁有亭馆,为州景胜外,今废。”在光绪年间的“东湖夜月图”中,描画出了一幅湖光潋滟,皓月中天的美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湖畔芳草佳树,亭阁掩映。
北宋政和年间,苏辙族孙苏元老在崇州任知县,使罨画池拥有了溪、泉、湖、瀑等元素,同时园林构筑也初具局限,亭、台、楼、阁等包罗万象,成为一处带有浓烈人文气味的衙署园林。而昔人营造园林,考究“为有源头活水来”。
因此,罨画澈周必有较为充沛和不变的水源,这也能大抵看出罨画池在整个县城的景观系统中所占的重要职位。
陆游任蜀州通判时,曾在游览这片水面时,写下《夏季湖上》一诗,诗中那句:“江湖四十余年梦,岂信人世有蜀州”也成绩了蜀州钟灵毓秀的盛名。
另一处,则是本来的“高阁红梅”了。清康熙《崇庆州志》记实:“高阁红梅,治左。”又载:“东阁,治左。杜甫诗‘东阁官梅动诗兴,还怎样逊在扬州’。”可知“东阁”即“高阁”,乾隆州志因已用“西湖夜月”代替了“东湖夜月”,故将“高阁”改称“东阁”,不然,两个“东”字便一再了。
清嘉庆《崇庆州志》记述:“东阁,在州署内迤东,前牧吴昌荫建,阁前红梅、古楠各一株,盖千岁物也。唐杜甫与裴迪唱和东亭此。”由此可知,“东阁”又称“东亭”,详细位置在州署内左后侧,系州官栖身应酬请客之所,因此,“东阁红梅”又称“东阁官梅”。其旧址今为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区。
裴迪,盛唐时期闻名的山川故乡派墨客之一,关中(今陕西省)人,暮年入蜀作幕僚,与杜甫多有唱和。任蜀州刺史时,曾请杜甫作客蜀州,东亭是二人吟诗唱和之处。裴迪其后寄一首题为《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的诗给杜甫,暗示了对杜甫的吊唁,杜甫深受打动,便写了《和裴迪蜀州东亭逢早梅相忆见寄》一诗作答:
东阁官梅动诗兴,还怎样逊在扬州。
此时对雪遥相忆,送客逢春可自由。
幸不折来伤岁暮,若为看去乱乡愁。
江边一树垂垂发,旦夕催人至白头。
由于势力巨子
以是有品
由于专业
以是有料
今天崇州
投稿邮箱:2781849947@qq.com
主管:中共崇州市委宣传部
主办:崇州市消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