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并不显露地使用歌唱技巧,歌曲中往往投入恰到好处情感,给人以深深的代入感。
加上抒情慢歌的较之舞曲更为强大的传播能力,梁静茹的情歌作品,几乎在所有歌手中传唱度最高。
“可惜不是你,陪我到最后”更是成为经典中的经典。
图源《勇气》
被封为情歌天后,并非没有理由。
职业歌手们在榜单上居高不下,组合们的发力也异常凶猛。
五月天惆怅着“最怕空气突然安静”;
苏打绿也在默默呢喃“这是一首简单的小情歌”;
而SHE高呼着“你是电,你是光,你是唯一的神话”,红遍大江南北。
无数心怀梦想、身怀本领的歌手们,被时代选中,共同撑起了“一片天”。
说群星璀璨也好,说神仙打架也罢,千禧年最初十年的华语乐坛,无疑经历着“最好的时代”。
如今的华语乐坛,似乎很难产出上个时代的优质歌手,也很难创造出曾经高密度、高传唱度的金曲。
我们离金曲越来越远。
事实上,这并不是简单的“歌手的天赋没有以前好”“流量爱豆比不上周杰伦”的问题,而是音乐市场运行规律发生变化的结构性问题。
在音乐走向互联网之前,唱片发行公司是音乐生产的终端,占据着更为重要的地位。
唱片公司依靠旗下艺人,也依靠歌曲质量创造销量,于是,发掘独特的歌手,创造高传唱度的歌曲,成为了流行音乐生产的内在逻辑。
对创作者的把关、艺人的筛选标准、歌曲的市场欢迎程度,这些都决定着唱片最终的销量。
不同环节的严格把控中,好的作品在应运而生。
实体唱片经历了最后的黄金年代,互联网开始兴起。
唱片公司不再对艺人有着绝对的话语权,那些作为歌手展示作品的播放终端,成为了更具决定性的存在。
随着流量时代的兴起,一首歌如何在更显著的位置展示、更具话题度、更能创造流量,成为了歌曲新的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