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首页明星动态 • 正文

一个影院经理的自白:我为何不敢给《流浪地球》高排片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

一个影院经理的自白:我为何不敢给《流浪地球》高排片

一个影院经理的自白:我为何不敢给《流浪地球》高排片

特约作者/钝刀 编辑/费小丑

距离春节档只有半个月了,市场看似平静但暗流涌动,补贴抢排片、票补争上座率,片方间的战争早已白热化,对坐守影院的经理们来说,在2月短短的几天里,他将再次见证一年最大的客流,最拥挤的档期,以及最多的封神和跌落。


一个影院经理的自白:我为何不敢给《流浪地球》高排片


本文作者即将在影院度过他的第四个春节档,我们来听听他的声音——一个影院经理眼中的春节档。以下是正文。

“世界是归强有力者管辖的,应当做强有力者,应当超于一切之上。”

在中国,你很难找到第二个像影市一样的行业如此接近股市---有如此多的实时数据---排片、票房、上座率、场均人次等,去支撑整个业内人士运作。股市有风险,影市亦变幻无常,而春节档便是如冲天牛市般的影市的高峰。

你能在每一年的春节档中,看到内地影市所经历的沧桑和荣耀。

一个影院经理的自白:我为何不敢给《流浪地球》高排片

从无到百亿

在《阿凡达》上映之前,春节档更多的是跟贺岁档混在一起,并没有独立出来。《阿凡达》的上映不但改变了人们“春节期间不会有人去电影院”的观念,更是点爆了电影数字化带给中国电影快速发展所积累的能量。

从此,中国影院建设和银幕增长如同火箭般增长。这个增长反过来又拉动了票房的攀升,特别反映在以春节档为代表的热门档期中。

一个影院经理的自白:我为何不敢给《流浪地球》高排片

2014年伴随互联网浪潮而来的电商购票平台和票补给高速发展的影市又打了针催化剂。(从上图便可看出中国银幕和票房增幅的节点与《阿凡达》上映时间(2010年1月4日)相吻合。)

回顾从《阿凡达》上映至2016年,春节档经历了不破不立的从无至有、上映影片从2013年12.7亿票房高速增长4.5倍到2016年57.34亿的直上式发展。

这一时期的春节档充分享受到了技术革新和互联网浪潮带动的影院和银幕增长的红利,让其成长为当之无愧第一档。


一个影院经理的自白:我为何不敢给《流浪地球》高排片

《阿凡达》

到了2017年,在服务费计入票房统计的加持下,春节档影片票房同比2016年没有任何的增长,更是没有一部影片进入年度票房前三。而2016至2017年,正是行业动荡、深处“寒冬”中的两年。

在万众瞩目下,2018年春节档带出了两部票房30亿+、都位列年度票房榜前二的影片。春节档上映影片票房的极大提升,证明了春节档档期的拓宽,春节档不再是狭义的初一至初七,它可以是一个月时间甚至更长。

双头带动下2018年2月份月度票房达到惊人的101.47亿,同比上一年增加了39.77亿。2018年全年票房同比增长48.51亿。毫无疑问,春节档成了2018年突破600亿的头号功臣。

在头部内容占全年票房比重越来越大的当下,春节档也成了全年票房的晴雨表,其开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影市接下来的走向。


一个影院经理的自白:我为何不敢给《流浪地球》高排片


而携2018年都疯狂过的三个男人主创的《疯狂的外星人》,能作为2019年春节档的头部内容,给全年的影市带来第一缕阳光吗?

一个影院经理的自白:我为何不敢给《流浪地球》高排片

票补

票补是最近几年中国影市绕不开的话题,它的兴起让影院和观众的距离从没如此被手机拉得这么近,另一方面,也深刻影响着行业变动。

2014年是内地影市的票补元年,接下来,电商为争夺份额、影片或主动或被迫为拉高排片率和票房、观影人次的显著提高,让票补在2015年达到了高潮---有消息称2015年全年441亿的票房其中就有40亿的票补。

这个高潮又反哺到2016年春节档的影片中。而这时候在线电影票务份额占比已经超过70%,票补等于给影片加了重保险。

2016年2月底,娱乐资本论开始关注《叶问3》上映前的金融操作并发表《<叶问3>“自己给自己”保底10亿?电影发行已成为“拼技术”的金融游戏》一文,之后,众多媒体跟进,由此揭开《叶问3》背后的各种资本神操作,其时还处在春季档尾巴中。

一个影院经理的自白:我为何不敢给《流浪地球》高排片

2016年3月25日,广电总局电影局公布了对《叶问3》的调查结果,给其票房注水事件定了性。

《叶问3》事件连带让票补处于风头火势中,人们开始重新审视票补给行业带来的影响及背后的负面效应。由此,风头正劲的票补急转直下。

2016年还有一个大规模失败的事件是保底发行几乎全军覆没。加上暑期档和国庆档两大热门档期的同比下跌,让行业深处“寒冬”论中。而全年454亿仅同比增长3%让2017年春节档戴上了众人无比的期翼。


一个影院经理的自白:我为何不敢给《流浪地球》高排片

正因如此,2017年春节档票补卷土重来。在电商购票平台上,放眼望去,满眼尽是9.9元、8.8元的特惠购票。隔着手机屏幕你都能闻到硝烟味。

这种硝烟味到了下一年突然就变成了一视同仁。2018年春节档大战之前,相关部门出台了“影院票价(普通观众实际支付部分)不低于19.9元,单部影片补贴票数不得超过50万张”的票补限令,给2018年春节档蒙上一层阴影。

然而,在票补限令下市场却出奇地往好的方向发展。这也给了影市在2018年整年贯穿“不低于19.9元”的底气。

2019年春节档,19.9元很难被突破,但“50万张”估计就是张“羊皮”。

一个影院经理的自白:我为何不敢给《流浪地球》高排片

黑马、逆袭与失利者

2016年之前的春节档,影片几乎在按部就班表现下,当然极难诞生黑马。

2017年的春节档没有旗开得胜,却终于迎来了一匹小黑马---《乘风破浪》,在开局不利的情况下从初四逆袭《大闹天竺》,一路到达10.46亿,并成为当年的国产片年度票房第六。

《乘风破浪》的逆袭同时也带火了之前一直“自诩为农民,却看错了天气”的博纳影业董事长于冬,“我敢打赌,到大年初三,《乘风破浪》将凭借充分的好口碑实现逆袭!”

2018年春节档,《唐人街探案2》和《红海行动》让人认识到了春节档影片逆袭与黑马并存的魔幻。


一个影院经理的自白:我为何不敢给《流浪地球》高排片

《唐人街探案》


从《乘风破浪》开始,经历《追龙》到《无双》,特别是《红海行动》的最终春节档夺冠让于冬坐实了“于大嘴”之名。

黑马和逆袭都是建立在失利者之上的。如果《大闹天竺》只是证明了王宝强转型的不成功,那《捉妖记2》和《西游记女儿国》(以下称《女儿国》)的溃败则坐实了内容为王时代的来临。

《捉妖记2》贵为春节档头号种子,携2015年年度票房冠军IP、多行业品牌联动让其未影先热,加上发行方猫眼在针对影城排片上的发力,合力营造出浓郁观影氛围。然而,上映一天就崩了。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明星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