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首页情感时尚 • 正文

为什么我们总是越吵越凶?由误解导致的循环,愈演愈烈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

为什么我们总是越吵越凶?由误解导致的循环,愈演愈烈

- 1 -

我写过一篇文章,说我们在跟亲密的人互动时,有时会有抓狂的情绪,很合理。

那篇文章引起了一些争议。有人留言说,他对这样的观点感到担心,他害怕有人拿着这篇文章,要求伴侣理解自己的歇斯底里。

一开始我想:「怎么会有人害怕理解别人?」然后我意识到,它代表了很多人在亲密关系中的恐惧。尤其是这种担心被笼罩在「理性」和「正确」的面具之下,让人难以反驳。所以,我想同样理性地予以驳斥。

不要小看这个担心,它背后有一个隐藏的逻辑——

一种(失控的)状态得到了理解,它就会扩大。

对它严加批判,才有利于它的减少。

我们害怕对方「歇斯底里」,姑且说那是一种失控状态吧。目标是要让它减少。那么我们问一个问题:「一个人是在感觉到自己被理解以后,才会失去控制呢,还是在感到不被理解,甚至被批判的时候,更容易失去控制?」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吧?

所以,很有趣,逻辑刚好反过来:应该担心我们理解得不够,问题才更严重。但我们总有一种担心,万一他受到鼓舞,「作」得更无所顾忌了呢?

这种理解,误导了很多人,也是我们在很多关系中得不到理解和支持的根源。

- 2 -

想一想,一个小孩子哭的时候,该不该哄?

他难受,对吧。难受的时候需要有一点安抚。这是一种本能的反应。但是有一种理论主张:孩子哭的时候不能哄!他得到了好处,以后会哭得更厉害。

本质上,它来自于行为原理的简单推论:对一个特定的行为,给它一个好的结果(强化),行为的频率就会增加;不好的结果(惩罚),频率就减少。

根据这个说法,可以推出一系列的结论:孩子难受的时候不能哄;不会写作业的时候要多骂,骂多了作业的问题就少了;员工工作没有干劲,要批评,越批评越有干劲;更极端一点,孩子沉迷上网,找杨教授,电一下他就知错了。

我们的确会听到这些做法,它是对行为原理的极大误用。

下面稍微讲点理论,不感兴趣的可以略过

强化惩罚原理的对象,是单个的行为,或者说是外显的一个一个动作。就像小白鼠按按钮,是心理学家观察和记录的行为指标。这个层级的变量,并不涉及行为与行为的内在关联。如果把【刺激—行为】合到一起,比如【饥饿—按按钮】,就会构成一个更高层级的变量,叫做「行为脉络」。

行为脉络,就不同于独立的行为。

我们可以给更高层级的变量起一个名字,比如【贪吃】,意思是说「个体饥饿时,ta倾向于做出按按钮这个动作的可能性」。虽然说成一个词,听上去跟简单的行为差不多,但它并不是简单行为,不受强化惩罚原理的制约。比如你不能说:他贪吃的时候,让他多饿一阵,他就不贪吃了。

很荒谬——虽然听起来符合惩罚的逻辑。

这里有一个诡计,就是我们使用的语言。我们说行为是一个词,说行为脉络也是一个词:前者是「上网」,后者是「渴求」;前者是「看书」,后者是「好学」;前者是「做事」,后者是「敬业」;前者是「打电话」,后者是「夺命狂呼」……用词上分不出区别,两个不同层面的东西混为一谈。

但它们在效果上是截然相反的。通过惩罚,可以让孩子停网(行为),却不能减少他们的「渴求」(行为脉络),可以让员工做事(行为),却不能让他们「敬业」(行为脉络),可以让一个人减少打电话,却不能减少他们的绝望感。

好吧……这东西不太好理解。也许记住一个点就好了:有一些内在的心理过程,不能简单粗暴地通过惩罚来制止,或者通过奖励就能强化。

五十年前,人类学家贝特森就指出过这一点:

「通过惩罚,你不一定能制止犯罪,也许只会让罪犯在行事时变得更谨慎。因为犯罪并不是一种行为。犯罪不是某个行为的名称——犯罪是行为的类型或脉络。作为行为脉络的一个事物,并不会像行为那样遵循强化规则。」

- 3 -

为什么要讲这个逻辑呢?因为对它的误解,会带来一种常见且严重的错误:对于一些让人不爽的现象,必须横眉冷对,才能好。或者说,只要横眉冷对,就会好。假如针对的不是一个简单行为,而是行为脉络,这个思路就完全错了。

不但无效,还导致了南辕北辙。

举一个例子:一对父母,担心上中学的女儿沉迷追星,在他们眼中,「追星」是一个单纯的行为。他们用于制止这个行为的策略,就是每次女儿眉飞色舞提起偶像的时候,他们就想一切办法泼冷水,说这个偶像不值一提。

女儿矢志不渝地粉,父母坚定不移地黑。

父母很困惑:「我们已经尽力打击她了,真的,一次都没有纵容,她怎么还有那么大的热情呢?」我真的遇到过这样的父母。我问他们:「哪种情况更可能激发你女儿的热情呢?是她偶像被支持的时候,还是偶像被黑的时候?」

他们说:「当然是被黑的时候……」

他们忽然就反应过来了,女儿从哪里来的热情。

这是在系统心理治疗中常常问的问题,循环提问,往往会有这种发现——令人震惊的发现:你以为一直在对抗的东西,没想到你却是在维持。

要命的是,很多人不能承认这一点:「我已经拼命对抗了,她都这么坚持,这不刚好证明我不能撒手吗?她的问题太严重了,我还得再加把劲!」

如果你放松下来,会怎么样?

无法设想,他们不相信那时候对方也会放松。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情感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