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首页社会头条 • 正文

止步27岁的山东地级市莱芜:因钢立市 经济长期垫底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

  止步27岁的山东地级市莱芜:因钢立市,在省内经济长期垫底

  澎湃新闻记者 张家然

  1月9日,新华社发布消息,近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山东省调整济南市莱芜市行政区划,撤销莱芜市,将其所辖区域划归济南市管辖;设立济南市莱芜区,以原莱芜市莱城区的行政区域为莱芜区的行政区域;设立济南市钢城区,以原莱芜市钢城区的行政区域为钢城区的行政区域。

  这意味着,莱芜这座地级市将停留在27岁,被写进了历史。

  止步27岁

  到2018年11月,莱芜由县级市升格为地级市刚跨入第27个年头。

  莱芜古称嬴、牟,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春秋时期在这里发生过“长勺之战”,解放战争时期华东野战军曾在此发动了著名的“莱芜战役”。

  1945年10月,民主政权恢复原莱芜县建制,归属原泰安专署,全县划为13个区。1958年,泰安专署撤销,属济南市。1961年泰安专署恢复,莱芜还是归属泰安专署。1983年8月,撤销莱芜县设立莱芜市(省辖县级),辖1个镇、14个公社,91个管理区。

  1988年8月,当时的山东省民政厅主要领导、泰安市委领导等向莱芜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传达省委常委关于“莱芜市由县级市升格为地级市,将新泰市寨子乡、沂源县黄庄镇划归为莱芜市”的决定,责成莱芜市与莱钢集团共同向省里提交报告。自此开始办理有关事宜,1989年5月报国务院待批。

  1992年11月,国务院下发国函〔1992〕182号文件,批复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莱芜市升为地级市的报告。同意莱芜升格为地级市,设立莱城区、钢城区。

  次月,山东省、泰安市、莱芜市主要负责人和省筹建地级莱芜市领导小组成员在济南召开联席会议,传达国务院的批复,宣布省筹建地级莱芜市领导小组和工作组名单,部署筹建工作。地级莱芜市筹建工作全面展开。不久,地级莱芜市市直部门和莱城区、钢城区筹备组组成人员到位,山东省委公布地级莱芜市领导班子组成人员。

  工业立市

  莱芜因钢而立、因钢而兴。工业是立市之本,莱芜钢铁集团在莱芜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2018年1月,时任莱芜市市长的梅建华在政府工报告中,介绍2018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时明确提出,“要深入实施工业立市、生态建市、创新兴市、质量强市战略,推进泰嘉不锈钢深加工、莱钢装配式建筑等产业链项目,打造钢铁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市,提升产品产业竞争力,再造实体经济新辉煌。”

  莱芜仅下辖莱城、钢城两区,“钢城”的名称就是因莱钢而起。在钢城区官网的介绍中第一句就是“钢城区是国有大型钢铁企业莱钢集团、山钢股份莱芜分公司驻地”。

  1969年11月,莱芜钢铁工程指挥部在济南成立。1972年9月15日定名为莱芜钢铁厂。1999年5月18日,莱芜钢铁集团暨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创立。2008年3月17 日,由济钢、莱钢和山东冶金工业总公司所属单位重组设立山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事实上,钢铁业所属的第二产业一直在莱芜市的产业结构中占比最高。

  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莱芜市地区生产总值(GDP)499.95亿元,同比增长6.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7.7亿元,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284.25亿元,增长5.7%;第三产业增加值188亿元,增长7.3%。

  山东财经大学区域经济研究院院长董彦岭分析说,莱芜的经济体量偏小,这可能会造成莱芜抗经济周期的能力偏弱,比如莱芜严重依赖钢铁产业,钢铁业的起起落落必将会对莱芜发展产生极大影响,一旦行业不景气,莱芜的经济状况和财政状况就会比较吃力。

  经济垫底

  虽然向来以“因钢而立、因钢而兴”自居,但是仅依托一个莱芜钢铁集团,莱芜的经济总量在山东省各地市中长期垫底。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梳理发现,2018年上半年,山东省下辖的17地市地区生产总值(GDP)排名从前到后依次是青岛、烟台、济南、潍坊、淄博、济宁、临沂、东营、泰安、威海、德州、聊城、菏泽、滨州、枣庄、日照、莱芜。

  不仅如此,莱芜市的经济总量甚至比不过山东省内很多区县。

  澎湃新闻汇总发现,2018年上半年,莱芜市地区生产总值(GDP)499.95亿元,山东省内共有14个区县高于莱芜,分别是青岛黄岛区、济南历下区、青岛即墨区、淄博张店区、龙口市、胶州市、荣成市、滕州市、青岛城阳区、济南章丘区、青岛市南区、邹城市、淄博临淄区、临沂兰山区。

  垫底的不仅是经济总量,莱芜的人口、区划面积也是山东省17地市中最少的。莱芜市辖莱城区、钢城区和莱芜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雪野旅游区、莱芜经济开发区、莱芜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总面积2246.33平方公里,人口137.58万。

  董彦岭认为,莱芜一共两个行政区,本身存在与济南实现一体化发展的需求,并且很早就主动对接济南,在这种前提下,济南和莱芜实现一体化发展也是“水到渠成”的事。一体化发展是双方的共同需求,也有助于将来实现共赢,尤其是从行政管理的角度讲,撤销一个规模过小的市,往往能够实现城市规模化发展。

  济莱同城

  作为山东省内经济长期垫底的地级市,莱芜市一直有“抱大腿”的想法,而省会济南也早有意将其拉入麾下。

  早在2013年8月,山东省政府印发的《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发展规划》就曾特别提出建设“济莱协作区”的概念。

  该规划提出,立足于拓展省会城市战略发展空间,增强辐射带动功能,推动莱芜优化结构壮大实力,启动建设济南莱芜协作区,实现两市同城化发展。

  同时,该规划还提出从交通、通信、户籍管理、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等五个方面实现同城化。

  2013年底,济莱协作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在济南市委市政府驻地正式成立,下设综合组、规划建设组、社会事业组三个工作组统一协调推进济莱两市一体化发展。

  随后,济南、莱芜两市居民身份证通办业务开通,两地还实现了跨地域户口迁移“一站办结”。但是,更为关键的轨道交通建设、产业融合发展等方面进展缓慢。

  济莱高铁

  高铁建设一直是济莱两地最为关注的焦点,也是两地同城化的核心举措。

  据《济南时报》2018年10月9日报道,10月8日,济莱高铁项目前期工作筹备组公布了新建济南至莱芜高速铁路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信息。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社会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