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首页社会头条 • 正文

见证宇宙的伟大 你的365天她的一瞥(3)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

  2018年2月6日,一辆樱桃红色的特斯拉汽车在火星轨道上悠然前行,黑天鹅绒似的宇宙包围着它,空旷无垠。它经过了火星的晨昏交界线,星球在背景里一面明亮一面沉入黑暗。驾驶座上是个身着宇航员的假人,名叫“星人”。这个名字来源于大卫·鲍伊的摇滚歌曲,歌中唱道:在天空之中有一位星人在等待/他觉得他能让我们所有人大吃一惊。

  这辆车是被SpaceX公司的重型猎鹰火箭送上太空的。彼时,距离这家公司第一架液体燃料火箭猎鹰1号升空刚好过去10年。10年间,这家私营企业从不足100人的小团队迅速发展为掌握火箭发射回收独立技术、部署卫星网络的商业巨头。

  星海里如今蕴藏着热望。相比究竟能赚多少钱、自己值多少钱、将要花多少钱是这一年这些公司更直接的真金白银体现。海外市场上,商业航空初创企业在2018年共计完成了规模约为30亿美元的融资。其中,SpaceX在最近一轮融资的投前估值已经超过300亿美元。

  中国也跻身于这股国际浪潮中。2018年,国内商业航天创业公司已经超过100家,共披露了17笔融资,涉及至少有15家商业航天公司总额预计在20亿元以上。其中,超过6笔融资过亿元。

  这是3年发展后的集中爆发。2015年10月29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印发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年)的通知》,鼓励支持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发展。同年,国内出现了第一批商业航天企业。

  在北京市北部的海淀区和南部的亦庄,“卫星城”和“火箭一条街”正在生长,年轻人在白色钢架棚的厂房里制造着对天空的冲击。灵光一闪被鼓励,一位工程师曾从清洗小龙虾的机器上找到设计火箭清洗部件的灵感。发射安排在内陆戈壁里的国家发射场。为了防震,精密仪器通常被装载在普通行李箱内,拖拽搭乘高铁再转绿皮火车。一些公司的总部设在诸如长沙、武汉等二线城市,借力地方政府提供的资源福利。

  这一年,中国完成了22次商业发射,与美国持平。数十颗商业卫星被送上轨道。天仪航天院的通信卫星搭载了科幻小说《三体》的作者刘慈欣、物理学家李淼等人的基因样本,徐徐环绕地球。4家公司完成了火箭首飞。

  10月,蓝箭空间科技有限公司的“朱雀一号”三级固体运载火箭在甘肃九泉顺利升空,但搭载卫星最终未能进入预定轨道。这是中国商业航天的第一支中型运载火箭。它的失败被业内格外温柔地对待,一些人甚至将之视为“半个成功”。

  这支商业队伍平衡着与国家队之间的微妙关系。他们将自己定位为“有力补充”,对任何“积极竞争”甚至“取而代之”的言论避之不及。队伍里的技术骨干大多来自体制内。领导层中有前“国家队”的重量成员是资本考量的重要标准。蓝箭曾与国家队协商发动机专利转让的可能,一年拉锯后终未实现,最终走上了自主研发之路。

  海外商业航天则普遍依靠国家队的订单起家。以SpaceX为例,2005年,NASA送上一份价值5亿美元的订单,协助军事卫星发射工作。这笔钱是种子基金,也是一系列政府购买的序幕。到2018年,SpaceX获得的政府订单总额不少于42亿美元。

  如今,美国商业航天势力腰杆颇硬。2018年春末,NASA宣布“商业船员开发”计划。曾经的乙方SpaceX,是这次的合作伙伴。

  对这个领域的公众兴趣也不止于星空。樱桃红轿车的生产者特斯拉和SpaceX共享一个创始人伊隆·马斯克。他活跃在社交网络上,私生活受关注程度与好莱坞明星无异,也大多与明星有关。2018年夏末,SpaceX宣布2019年大猎鹰火箭将提供环月旅行。第一位搭乘者是一位日本富商,以线上时尚快消事业和善于营销的头脑著称。

  可喧嚣之外,从地球到宇宙的路程从来都不简单。

  2018年3月,谷歌宣布退出对X大奖的赞助,收起了11年的耐心。这个项目始于2007年,意在鼓励普通人的航天梦想,尝试将飞行器送上月球。大奖组委会规定,第一个实现成功登陆,行进500米,并传回数据的团队将获谷歌提供的2000万美元大奖。

  参赛者没有任何标签限制。不同肤色、年龄、教育程度和文化背景的团队参与了竞赛。原定的最后期限是2012年,可是没有任何团队能在那之前完成。组委会不得不一再拖后截止期,最后一次改期是在2017年年底,将检验时刻定在2018年3月。这一次,他们的期望又落空了。

  11年来,参赛队伍剩下最后6支,拥有了稳定的技术团队,打磨过数轮的模型机和无数次实验结果。但他们离月亮还是太过遥远。

  6月,组委会宣布大奖赛转变为无奖金竞赛。6支队伍还有5支仍在坚持。其中,印度团队和日本团队合作了。一家出发射方案,一家提供了一辆节省成本的轻质月球车,只有4千克。

  “如果每一次大奖都有赢家,那说明我们的梦还不够大胆。”组委会负责人说。

  黑洞与光

  送一艘小船去宇宙深处,这曾是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的愿望之一。他在微博上向中国粉丝解释过这个计划。

  2018年3月14日,霍金在剑桥家中去世,享年76岁。这是一个备受瞩目的句号,标志着一场伟思眺望的落幕。

  一代瞭望者中,霍金无疑是最天才的头脑之一。他最大的成就,是将黑洞的数学原理应用于整个宇宙,描摹了它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可能结构。他的目光顺着回溯了宇宙的起源,又去往了时间的开始和终结,恒星塌缩成黑洞,黑洞中无限质量压缩成一个奇点,周围是一片虚空。

  直至31岁前,霍金坚信,最快的光也无法逃逸黑洞。

  曾经的少年霍金蹬着自行车穿行于牛津大学弯曲的石板夹道,在剑河上的皮划艇上挥着手,大笑着招呼同伴逆激流而上。而公众熟悉的霍金教授总是深陷于轮椅,歪着头,只有3根手指能自由活动,操纵发声器与人交流。

  霍金曾描述过他想象中某人掉落黑洞的过程。因为引力,我们将永远无法看到这个人真正掉落的瞬间。在肉眼的视线中,这个人越接近黑洞,他的行动将越缓慢,最终他的影像发红,并暗淡下去。

  在死亡降临前,肉体的逐渐离场已经折磨了他半个多世纪。21岁时,他在一次滑冰时摔倒,再也无法顺利站起来。他被诊断患上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即渐冻症。冰壳逐步覆盖了他的双腿、胳膊、双手,直至脖颈和声带。

  但他最终推翻了自己。新的结论不同于霍金此前的理论,它未来更有可能被验证。不少科学家认为它是诺奖级的研究。这一理论被称作“霍金辐射”,他确定:黑洞具有温度,有光能从中逃逸。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社会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