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首页社会头条 • 正文

企业社会责任的中国议题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

  企业社会责任的中国议题

  越来越多企业开展慈善、环保、扶贫等社会责任实践;以商业形式提升社会福利将成为未来重要趋势

  2006年,是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发展元年。弹指十三年,一大批中国企业树立了社会责任理念,建立了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开展了优秀的社会责任实践,提升了社会责任绩效。公益慈善、绿色环保、精准扶贫、匠心品质……诸多领域留下了中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一行行坚实脚印。

  “十多年来,社会责任的‘中国议题’不断被提出、认知和实践。”企业社会责任领域专家、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郭毅说。对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未来趋势,他表示,教育、养老、环保等领域的责任议题将日益凸显;越来越多的企业将会把社会期待的责任议题转化为市场机遇,以商业形式实现社会福利的提升。');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473874', container: s, size: '300,250', display: 'inlay-fix' }); })();

  穿蓝马甲的扶贫干部

  从冬到春,碧桂园北京区域帮扶张家口市崇礼区的扶贫干部王小帅不是扎根在崇礼的村子里,就在奔波去村子的路上。

  王小帅是河北张家口人,然而,第一次来到崇礼的山沟里,他还是惊呆了——离自己这么近的地方,居然还有农民住在土坯房里。去年夏天,碧桂园北京区域派出48人到崇礼区贫困村精准摸查、采集数据。“家里几口人,住房条件怎样,主要收入是什么,有什么电器,养了几头牛、几只兔,我们全部实地摸查。”王小帅告诉新京报记者。

  入户老乡家得翻山,山路艰险,对王小帅和他的同事来说,抛锚、爆胎是常事儿。“有一回下乡,两天爆了三条胎,刚换完第二天就爆了”。山里没信号,打电话得爬到坡上,曾经有扶贫干部的家属一天联络不上亲人,急得差点报警。

  所有这些艰辛,在王小帅看到老乡们的笑容时,便会瞬间消弭。崇礼村中的老乡们,也许很多人到现在也不知道碧桂园是做什么的,但他们认识碧桂园扶贫工作人员统一穿着的蓝马甲,看见了蓝马甲,就知道这些小伙子是来做好事、来帮他们的。“哪怕我们开车从村子里经过,老乡们都会对我们笑。这笑容,就是对我们最大的褒奖。”

  崇礼区石嘴子乡良户营村处在两个山沟之间,村民住的院里没有照明设备,天色一黑就伸手不见五指,碧桂园捐赠了100盏LED太阳能路灯,村民不用掏一分钱电费,夜里也能亮堂起来,再也不用担心磕了碰了。村民都说,住的地方亮堂了,心里头也敞亮了。

  去年,红旗营乡贾麻沟村温阿姨的女儿获得了碧桂园的3000元助学金,得以在河北建材职业学院顺利完成学业。从此,温阿姨牢牢记住了“碧桂园”三个字,但凡在村子里听见人说“碧桂园来啦”,阿姨一定会跑到村委会,见一见王小帅他们。

  作为扶贫项目之一,去年,碧桂园捐助97.2万元设立扶贫公益专岗,岗位包括护林员、河道巡查员、环卫保洁员等,帮助崇礼区270名建档未脱贫人员上岗,月工资300元。温阿姨高高兴兴当上了乡村卫生室的管理员,领上了每月300元的工资。

  “获得这份工作的老乡们,都特别珍惜。”王小帅回忆了去年冬天令他动容的一幕。

  崇礼因为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当地“小气候”,每年9月就会下雪。而清三营乡清三营村正是崇礼最冷的村子。去年冬天,特别冷的一天,大风呼啸,清三营村的气温降到了零下30℃。王小帅和同事驱车来到清三营村,下车才走了200米就冻透了,甚至冻得眼泪不受控制往下掉。正在此时,眼前出现了热火朝天的一幕,一群穿着羊皮袄、戴着羊皮帽的老乡们干劲十足地在清扫街道。他们正是受益于扶贫公益岗的环卫保洁员。

  “这么恶劣的天气,这么热火朝天的干劲。他们是多么珍惜来之不易的岗位啊。就冲这精神面貌,他们也不该成为贫困户!”王小帅说。

  “其实谁也不想当贫困户”,在扶贫干部的眼里,没有人天生就该顶着“贫”这顶帽子。让王小帅特别欣慰和高兴的是,去年碧桂园资助了两名小学生各1000元助学金,今年,听村干部说,两个孩子的妈妈在村里帮助下,承包了更多地,扩大了圆白菜的种植面积,收成不错,收入也增加了。“人必自助而后人助之”,淳朴的孩子妈妈可能说不出这话,但从感恩的心里生出了不甘落后的精神头,鼓励着她更努力一些,给孩子创造更好的条件。

  从输血到造血“扶志扶智”

  2018年9月21日,习近平在主持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第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

  中国社科院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主任钟宏武认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是2019年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点和热点之一。2019年是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之年,企业的参与至关重要。

  纵观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不约而同将重点放在了精准扶贫上。例如,在万达集团对口支援下,贵州大山深处的丹寨县已一跃成为闻名世界的“明星县城”,网民通过互联网可认领当地茶园,“认领一亩茶园,脱贫一户茶农”。同样是贵州大山深处的道真自治县,三年前还处在与外界山隔水绕的“与世隔绝”状态,277个自然村不通公路,自从有了茅台集团帮扶,道真县建设了2000多公里农村公路,交通这一当地发展最大的“拦路石”不复存在。

  精准扶贫不再囿于“输血”,而发展到“造血”;“物质扶贫”只是治标,“精神扶贫”才能治本。过去民营企业扶贫以捐款捐物为主的模式早已彻底改变。

  以碧桂园集团为观察样本。自2018年起,碧桂园将扶贫列为主业之一,以产业发展和就业培训为主导,探索一条可造血、可复制、可持续的乡村振兴道路。目前,碧桂园在全国9省14县展开结对帮扶,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碧桂园开展的扶贫着重于激发贫困户脱贫斗志的“精神扶贫”,将扶贫着力点放在“造血”上,以“人”为关键因素。他们在贫困地区寻找三类人群——返乡扎根创业青年、老村长、深度贫困户;聚焦三类人群——村支书、返乡扎根创业青年、乡贤;帮助三类“1万人群”——帮助1万名贫困大中专学生找工作、扶持1万名致力于扎根农村的青年返乡创业、资助1万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社会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