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种背景下,在河北建立雄安新区,对于京津冀的协同发展就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中央通过设立雄安新区,可以把北京与首都功能定位不适应的高端产业转移过去。过去,北京是想把发展水平较低的产业转过去,现在则是产业链重新分配。目前,国内国际上产业链分工都很细,同样都是做新兴高端产业,有些可以放在北京,有些则可以放在雄安,不同的只是产业链条的环节、产业具体定位的不同,而不是产业水平的高低。
而雄安是河北的一个新区,通过雄安再去带动河北其他地方的发展,就会更合乎逻辑一些。之前要用北京带动的话,有省界的差异,不好协调,现在到了一个省界内部,就好协调了。河北产业发展最根本的问题,也是其产业转型升级的问题。通过雄安提供其高端产业引领,就可以促进河北其他产业的发展,比如材料产业、钢铁产业、纺织产业等。雄安新区与周边地区的产业协同发展,可以形成产业链和创新链协作配套关系。
从产业链的角度,雄安新区应做当中的某一环节,如设计和研发,还可以重点发展“母工厂”,而大规模的生产制造应该在河北及周边地方来实现。同时,在招商引资中,雄安新区要与周边城市共同招商引资,共育产业链,共同打造产业创新生态。
“雄安是我国产业创新发展的试验田”
中国新闻周刊:基于雄安的创新基因,中国有一些在过去城市和产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重大关键问题,是否可以拿来在雄安试验?
黄群慧:是的,我认为雄安可以作为我国产业创新发展中的试验田,从雄安的产业定位和发展看,应该着重关注在以下几方面进行创新。
一是雄安新区产业和科技创新的定位,应该着眼于解决中国产业和科技创新发展目前存在的重大急迫的现实问题。雄安新区作为全国高质量发展的样板,理应探索解决中国产业遇到的自主创新能力弱、知识产权保护不够、周期性产能过剩等问题。在创新体系建设方面,我国的创新体系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如何解决共性技术既有公益性又有效益的问题,雄安新区可以从这些方面进行探索。
总体上,雄安新区应该从我国创新体系需要如何弥补缺陷的思路,去寻找产业发展定位和创新体系的构建。此外,考虑到雄安新区体量小的现实,可以借鉴以色列的经验,发展产业链的高端环节,重点放在设计和研发的环节,发展创新孵化器,吸引风险企业,向其他地区转移科技成果。从未来发展看,基于雄安新区的定位,作为千年大计、国家大事,雄安新区要实现更快速的发展,不应仅仅局限于北京的创新要素资源,而是应该利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资源来发展。
二是雄安新区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要树立京津冀整体协同发展、并从全球角度形成与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错位竞争的理念。从全国区域发展看,未来会形成基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区域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中心参与全球竞争,这需要思考两个方面问题,一是从全球竞争角度看,中国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有什么短板和问题,在固有的城市群格局中这个问题无法解决,可以通过雄安新区这样一个全新的城市来弥补;二是在参与全球竞争中,京津冀与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如何实现适度的错位发展,从而保证中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抓住“弯道超车”机会、逐步形成新工业革命背景下的全球创新中心和全球高端产业基地。
因此,雄安新区高端产业和科技创新,应该定位立足于中国在全球创新和产业链条中的空白和短板,既与北京构建“高精尖”经济体系和科创中心的定位协同发展,又促进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在参与全球竞争中错位发展。
三是在全球都将新一代信息技术作为主导产业发展的背景下,雄安新区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短期要突出科技成果应用示范,并与城市建设自身需求结合起来,长期要把握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核心寻求突破。根据新一轮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来判断,雄安新区产业可以定位为新一轮信息技术引发的商业模式变革,在新区将如何推进商业模式变革作为产业发展的一个实施路径。
最后,考虑到未来产业除了智能化、高端化的发展趋势之外,还有一个绿色化的趋势,这又和雄安的白洋淀治理相结合,水系污染治理产业的创新发展,无疑是未来雄安的一个重要产业成长点。因为白洋淀是整个华北平原的洼地,要把白洋淀治好,就要治理整个华北平原的水系,这就涉及一个很大的产业。(实习生王伊妮对本文亦有贡献)
《中国新闻周刊》2019年第12期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473874', container: s, size: '300,250', display: 'inlay-fix'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