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首页历史文化 • 正文

廖氏家族最出名的历史人物(了不起的廖家湾)(7)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娱乐最前沿

还有廖龙秀,字光谱,道光十五年(1835)生,光绪三十二年(1906)殁,由做买卖致富。《廖氏族谱》载:“……一日读致富书,慕陶公(注:‘陶朱’,即汗青上的大贩子范蠡,他自称‘陶朱公’,传说他其后与西施一道做买卖,也被称为‘商圣’。这里是指廖国倩在‘一口通商’时期学会了做买卖)之为人,于是寄迹鹾场,飘身江湖,跋涉之劳,风霜之苦,非所记也。及商务渐开,蝇头渐聚,仰事俯畜,差可无虑。遂日事于外,几不知光阴之变迁……,以故买卖畅行,利获倍蓰。而故乡因之而广,甲第因之而新矣。然世之徒知铢铢两两,身为扑满,入而不出,以遗子孙者,比比皆然。翁则谓与其敛财以厚己,上干造物怒,不如出财以益人,下符群伦心。故凡借者贷者若而人,赈者捐者若而事,莫不慷慨解囊,成功人美。有如高云山者,仙佛胜境也,年久倾败,修葺殊难。翁创始义举,慨捐数十金,又捐田租十余担,觉得诸人倡,经之营之,不踰年竣工……”“适王之春(注:曾是曾国藩、李鸿章、彭玉麟下属,从二品,身后追授正一品)老师,赴粤东道台任,借银于老师,老师助之资斧。他如冠婚丧祭,支用奇绌者,老师慨然与以银谷,分息不取……。”

尚有道光十二年(1832)举人廖学聚,“拣选知县钦加同知衔,诰授奉政医生”,他却选择了首要在郴州东山书院办校解说,谱载:“……主讲东山书院时,不受贽,束缚之严,无异塾师,虽文数十百巻,亦必点窜涂改,故一时英俊,多出其门。所得修金,悉捐善果。有劝以置田者,即以广授之语答之,故终其身田不满百亩。饮食服御,极其朴实,鸡鸭羊豕,惟祭则杀。客于外见杀者不食,为己而杀者不食,鱼则食其大者。凡山禽水族,遇于目则买放之。尝命一人遍收字纸,设炉亲焚。又施膏药数十年。前道光年间,创设育婴堂于州城,公与诸同善立簿劝捐,计数约数千。虽兵燹之后,被人侵渔过半,然至今犹岁活数十人。凡统统种德积善、利物济人之事,靡不踊跃乐为。通常好持斋素,或有谓其非儒所宜者。公曰:尔独不观昔人乎?白乐天诗曰:仲夏斋戒月,三旬断腥羶。又陈眉公曰:西方之教,可翊经而行。吾之以是持斋者,不外假此以存吾心,非媚佛以邀福也……,着有诗文集十余卷,因匪过境,稿皆散失,士林惜之……”“咸丰乙卯,粤匪(注:何禄叛逆)窜入吾郴,杀害淫虏,甚为残暴。公日夜郁闷,首倡练团之计。幸而六城之民,莫不荷戈执殳,踊跃抢先,围城月余,灭贼泰半,余党向西去。郡主戚公上其功,加升司马清衔。先是良民为贼所逼降,逃出者约数百人,多为囗家所告,郡主欲尽置之法。赖公言其情得免,仅杀自愿矫魅者数辈罢了。斯时人民稍苏,恐贼复至,议设团练局于郡城。未几,郡主戚公少云去,颜公及廷代其任,凡事多委局中处之。公以惠爱为怀,偕在局诸君,从公排遣,所息讼狱之事,不知凡几。故戚、颜二公,皆以廖婆婆呼之。及前后历任吾郴者,如胡公廷槐、张公雁峯等,重之亦然……”。看来,廖学聚不只是常识广博、很有主见的学者,也是一个很精彩的行政打点职员。

五、赤色沃土

廖家湾,是一片格斗的热土。廖家湾,也是一片赤色的沃土。头脑的开放,精良的家风,让廖家湾人骨子里多了一份血性。当国度有难时,廖家湾人不惧存亡,大胆投身革命,为国度、为民族争取胜利……他们用鲜血谱写了一曲曲好汉的壮歌。

1、相逢赤色基因 深埋赤色种子

廖家湾村是一个有着庆幸革命传统的古村庄。汗青上,赤军曾两次颠末廖家湾村,在这里留下了赤色基因,埋下了赤色的种子。

据《廖氏族谱》记实,早在大革命时期,廖家湾村青年廖开早、廖子庭就介入了中国工农革命军,别离接受七师二团、三团的党代表。1994年编纂的《郴县志》革命义士名录中先容,廖开早生于1887年,1927年介入革命。曾接受红四军三十团照料长,1933年在长沙市被杀戮。

廖开早的亲侄子,现年87岁的廖振腾老人说:“我叔叔廖开早昔时介入革命之前,在广州黄埔军校进修,可说是文武双全,阁动手都写得一手好字,很受各人喜欢,一次突患脚疾没钱诊治,便靠写字换钱医治本身的脚病,规复不久后,他就瞒着家人投身革命了,直到1933年在长沙作战时捐躯。”

1928年1月,朱德、陈毅率领了闻名的湘南叛逆,廖家湾青年踊跃报名参军参战。在湘南叛逆史料中,介入叛逆的百名率领人中,就有廖开早的名字。

1928年3、4月间,在百姓党部队重兵进占领,朱德、陈毅率叛逆队伍撤离湘南地域,向井冈山转移。途中,叛逆队伍一部从廖家湾村颠末。村里青年在廖开早、廖子庭教育下,跟从朱德、陈毅直上井冈山,与毛泽东带领的秋收叛逆队伍会师,建设了井冈山革命按照地。

据史料记实,1934年10月10日,中央赤军分五路纵队撤离中央苏区,开始了二万五千里长征。11月10日,红全军团五师逼近郴县,割断郴宜大道;红六师以第十六团为前锋,冒着大雨向宜章城提高,城内守军三更弃城逃跑。随后,宜章城城门大开,群众结队接待赤军进城,百姓党军设在郴县、宜章间的第三道封闭线被打破。红全军第六师第十六团于1934年11月11日(夏历十月初五)由宜章的进入郴县良田的马家山,当晚在两湾洞、两路司、廖家湾、黄家湾、良田一带宿营。

在廖氏宗族《寻根问祖》史册中,记录了90岁老人廖慎运报告的赤军长征颠末廖家湾村的故事:“赤军长征到我们廖家湾是1934年夏历10月,其时我七、八岁,在村里的小学念书,赤军刚来的时辰我正亏得家。起首来的是一个赤军留守处,详细几多人不清晰,他们分住在老黎民家中,我们家也住了一位,照旧个连长呢!其时我家有7口人,没有多余的房间给他住,他就住在我们家的厅屋里。连长认真筹集粮食,许多老黎民辅佐他们去碾米,天天都有老黎民送米来。碾好的米堆在我们家的厅屋里,由连长分发给伙食员去做饭、做干粮给颠末的赤军吃。他们还在田主家里拿了些衣服,放在路口,要贫民本身挑选,粮食也分了些给贫民。途经的赤军有的在村里住一夜,第二天吃过中饭、增补干粮就继承往西边黄茅(今永春)何处走。有下战书达到的,则吃晚饭,并在村里住一晚,第二天破晓三四点钟出发,等我起床时早就走远了。赤军用饭大多在村里的宗祠吃,还拿米去贫民家换蔬菜,不白要贫民的……”

在2006年启动的“赤军长征路图书长廊”援建勾当中,组委会还专门为廖家湾村援建了“赤军长征路图书室”。

现在,在廖家湾村周边,还遗留有仇人昔时围堵赤军时修筑的堡垒和战壕,赤军住过的廖氏宗祠、赤军走过的青石板古道也都还在,赤色基因也在廖家湾这片热土代代传承。

廖氏家属最着名的汗青人物(了不得的廖家湾)(12)

廖家湾廖氏宗祠

廖氏家属最着名的汗青人物(了不得的廖家湾)(13)

赤军走过的青石板古道

2、70多名廖氏义士为国献身

沿着革命前辈的足迹,廖家湾人在革命的阶梯上前仆后继。

廖家湾廖氏族人廖月恒说:“(受革命前辈的影响)从廖家湾走出去介入革命的群众也越来越多,有的一家四男丁先后都介入了革命。在解放战役中,廖家湾的子女介入革命英勇奋战,不畏捐躯。”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