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首页历史文化 • 正文

安徽最大的胡氏宗祠在哪里 田野记溪头胡氏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娱乐最前沿

2019年7月29日至8月2日,在厦门大学汗青系助理传授刘诗古的教育下,厦门大学人文学院五名本科生(朱灵欣、包菡、罗昊天、程一林、郑梅婷)在安徽省宣都市泾县榔桥镇溪头村举办了为期五天的郊野观测。此次郊野观测是厦门大学大门生创新创业项目——“溪头胡氏:一个皖南家属的近代变迁”的重要实践部门。在前去泾县溪头村之前,我们对嘉靖、乾隆、嘉庆、道光四个版本的《泾县志》举办了阅读和梳理,并通过收集查找到明万历方克成《胡氏宗谱》、清代《泾川西阳胡氏家乘》、民国胡朴安《胡氏家乘》等族谱资料,通过文献对溪头胡氏有了起源的相识。

“溪头胡氏”的溪头所指并非本日的溪头村,而是汗青上的溪头都。洪武二十四年(1391),泾县“设都三十二,辖里一百一十七,户籍粮册以此为定。石门乡都三,曰曹溪四里,溪头三里,丁溪三里”。清代溪头都下辖有二图,溪头(龙坦)为一图,外西阳(金溪)、里西阳为二图。嘉庆《泾县志》记实:“溪头都一图一甲胡仲良,二甲吴尚明,三甲胡吉祥,四甲吴永泰,五甲胡景清,六甲胡世兴,七甲胡长命,八甲吴世贤,九甲胡世高,十甲胡世禄;二图一甲胡世盛,二甲胡天贵,三甲朱君长,四甲吴良昌,五甲胡世瑞,六甲胡大兴,七甲傅叶祥,八甲胡文质,九甲胡天富,十甲胡永富。”可见,其时溪头都以胡、吴两姓为主,尤以胡姓占大都。

然而,溪头都的胡姓又分为龙坦胡氏、界桥胡氏等差异派系。嘉庆《泾县志》记实“黄山高千余仞,亘三十里,群峦列嶂,状若莲花,雄镇一邑,为县治祖山,丹溪水出焉,龙坦胡氏村居此,而西流注于徽水”。此处的“龙坦胡氏”即我们所要观测的“溪头胡氏”,首要栖身在本日的溪头村。溪头胡氏素来文风郁勃,人才辈出。清代有工部主事、浙江佥事提督学政胡尚衡,福州知府胡承谋,台湾兵备道胡承珙。近代则有闻名笔墨训诂学家胡朴安、报人胡怀琛、学者胡耐安、《文讲述》首创人胡惠生、古文献学家胡道静等一批有影响力的绅士。通过本次郊野观测,我们对溪头内地的天然人文情形有了切身的体验和相识,并从访谈中激发出一系列值得切磋的题目,汇集到了一些名贵的处所文献资料。

情形与空间:走入榔桥溪头村

溪头村属于安徽省泾县榔桥镇。位于榔桥镇东南部,背靠泾县最岑岭黄山,全村总面积17.7平方公里,辖10个村民组,总户数867户,生齿3220人。2016年11月,溪头村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城乡建树部等部排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庄名录公示名单。现在,溪头行政村下辖有溪头、周村、罗村、石柜四个天然村(2006年归并)。溪头和周村是溪头村的中心地带,齐集了溪头老街、胡耐安故宅、罗汉厅、丹溪桥、龙坦桥、官房里、大宗祠等一批事业,同时也是龙坦胡氏的首要漫衍地区;而罗村由胡姓和其他小姓组成;石柜村靠外的处所住着吴姓,内里的“思姑荡”则栖身着界桥胡氏,但仅剩十几户。

安徽最大的胡氏宗祠在那边 郊野记溪头胡氏(1)

泾县榔桥镇溪头村舆图(来历:六只脚APP)

明代,溪头都为石门乡间设的三都之一,下设三里,永乐十年(1412)减二里。清代改里为图,分一图和二图,各下设十甲,溪头(龙坦)为一图,西阳为二图。民国创立后,相沿旧有都、图制。民国二十二年(1933),改下层政权为保甲制,10甲为1保,10保设联保服务处1人,区仍然,溪头都在这一时期也改为保甲制。民国二十八年,泾县改联保制为乡、镇保甲制。民国三十三年开始设有溪头乡。解放后,泾县废保甲,建行政村(街)226个,溪头都先后成立过麓、枫林、龙溪、石柜、金溪、西阳等行政村。1951年,在溪头都设立僻静区人民当局,1953年并入榔桥区。1955年泾县废行政村,转业中乡制,溪头村改为僻静乡。1956年又调解改为义和乡。1957年,改为苏红乡。1958年改州里为人民公社建制,创立溪头大队,属苏红公社。1961年析置西阳公社,溪头大队又归属其下。“文革”开始,大队名称下加“革命率领组”之称。1984年,“西阳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改为西阳乡,溪头大队又改为村委会,附属西阳乡。2005年全县撤乡并镇,撤西阳乡合并榔桥镇,溪头村于是改属榔桥镇,连续至今。因此,此刻的溪头村与清代溪头都一图的范畴大抵靠近。

固然行政建置频频更迭,但溪头都这个迂腐的地名以其汗青久长而为人们所铭刻,承载了溪头黎民对家园最为富厚的影象和留恋,更是溪头胡氏的根内地址。溪头又称龙坦,“闻昔见龙在田故名,在泾邑东六十里”。又名“隆坦”,“或觉得地之高也”。传说南宋年间胡渠接受宣州通判,其子胡汝坚来到黄山北的丹溪,传闻这里曾“有龙现田”,于是在此定居并起名“龙坦”,成为“龙坦胡氏”的始迁祖。丹溪劈头于黄山的白马崖,传说白马本来是一条龙,由于得罪天条,被玉皇大帝扣留在此,永保一方风调雨顺。其它,溪头有十景之奇,一是龙坦烟村,二是文笔凌云,三是石门晓日,四是梧桐秋月,五是鲤石泉清,六曲直水回澜,七是罗松庙宇,八是仙墩遗迹,九是蟠溪晚钓,十是阳谷春耕。这些民间传播的说法,反应了内地黎民对溪头这一栖身空间的认同和热爱。

安徽最大的胡氏宗祠在那边 郊野记溪头胡氏(2)

龙坦桥,明正德年间胡林懋制作(刘诗古摄)

龙坦桥是以前溪头都最富贵的地带,不远处就是沿河而建的溪头老街。昔时这里有布店、“天地和”药店、肉店、银匠店、“慎和”酱坊(胡贞雍开办)等一批商店。个中,酱坊出产的豆腐干远近有名,故俗云:“溪头的干子,榔桥的伞,黄田的女人不消拣(泾县方言读作gǎn)。”从清初到民国,老街的商贸勾当都异常昌盛,现在我们却只能从一砖一瓦中想象它昔日的繁荣情况。其它,老街的一大特色是沿途的街亭,街面店肆城市伸出约三米宽形生长廊,分段建有凉亭,既能遮阴又能避雨,还设有长木凳供游人歇脚,个中以十三凉亭构筑最为精细。

安徽最大的胡氏宗祠在那边 郊野记溪头胡氏(3)

溪头老街的凉亭(罗昊天摄)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