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首页历史文化 • 正文

安徽最大的胡氏宗祠在哪里 田野记溪头胡氏(3)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娱乐最前沿

胡宁生汇报我们,西阳胡氏与溪头胡氏同出一脉,均迁自婺源清华,西阳“界桥胡”恢公与龙坦胡氏始祖汝坚公为亲叔侄相关。在他的印象中,界桥胡氏就是西阳胡氏。查阅族谱发明,恢公(四五公)为72世,“住清华,迁西阳”,与渠公(七七公)为兄弟相关,始迁龙坦的汝坚公(百五公)为73世,“亲叔侄”的说法并非空穴来风。而界桥胡听说也是恢公儿女十二世孙六公的后代。因此,界桥胡氏很有也许是西阳胡氏的一个支派,乃至直接指代西阳胡氏。这与县志所载彼此印证,界桥胡在清代确是与溪头胡并驾齐驱的一各人族。但现在村民口中的界桥胡却只剩十余户了,而且在传说中是溪头胡氏“私生子”的儿女。

胡再生老人频频夸大,这个传嗣魅真有其事,而族谱上虽然不会记拭魅这样的丑闻。文献的记实与口述传说形成了一对粳盾。但传说自己存在一个致命的裂痕,若是私生子去了大连,怎么还会在“思姑荡”繁衍出界桥胡氏呢?因而龙坦胡氏老太公与佃户女儿生下私生子的丑闻或者为真,但在撒播的进程中被从头嫁接,摇身一酿成为了界桥胡氏的祖先故事,而该私生子是否真为状元也大可打个问号。但在龙坦胡氏与界桥胡氏并立的阶段,显然产生过一些纠纷斗嘴,才有了“界碑”的降生。而界桥胡氏与龙坦胡氏同处溪头都,一个逐渐崛起为泾县望族,一个却走向祛除,现在只剩几户尚存,背后的敦促身分亦值得穷究。

至于金沙胡氏,听说以前是溪头胡氏的家丁,被主人家赐姓之后才开始姓胡。胡宁生在博客中提到,元泰定二年(1325)龙坦胡氏有一支系迁往金沙(今西阳金溪),而胡传农在《龙坦胡氏》一书中也说起“百五公后代七义公于元泰定二年(1325)迁金沙(西阳金溪)”。究竟果然云云吗?因为此行没有汇集到金沙胡氏的族谱,还必要进一步的探讨。但相同的“赐姓”故事尚有许多,主体偶然是清华胡氏,偶然是龙坦胡氏,这种征象虽然存在,但假如形成了一种牢靠的论述模式,其反应的是家属内部对自我正统性的频频确认。

值得留意的是,万历乙巳年(1605)至丙午年(1606)间,因为太邑麻潭胡氏的世仁公与龙坦胡氏的尚仁公同场应试,一见依旧,龙坦胡氏遂与麻潭胡氏合修族谱。谱序中记实“上自舜后,分胡公满以来,毫无差谬,至乐陵公生二子,福、裕始南渡迁于徽宣之间,福居长为姑孰太守,初迁黄墩,数传说至学公剿黄巢、封常侍归迁婺之清华;而泾川溪头都祚于尚仁,同宗一派,实其清华之枝分迁也。裕为福之弟,隐黄山家碧山二传,生松、擒、俞,子仁封常侍,生邦公为太常卿,晖公为翰林学士,与李白和睦”。也就是说,麻潭胡氏出自乐陵公次子裕公派,而龙坦胡氏的祖先常侍公则出自乐陵公宗子福公派。究竟上,从乐陵公到学公(常侍公)之间的世系众说纷纭,如《定庵老师序》所言“常侍早年,茫不行考,疑者传疑,信者传信”。但太邑麻潭胡氏和龙坦胡氏通过追溯到乐陵公成立起了配合的祖先认同,从而到达了“联宗”的目标。这也声名龙坦胡氏此时尚未完全崛起,必要通过“合谱”的举动增强自身气力,并完美其“系出清华”的祖先故事。

宗族建树:胡氏的修谱与建祠

明崇祯八年(1635),龙坦胡氏生齿达三万多,六户(三甲、五甲、六甲、上七甲、下七甲、八甲)在周村阿孔岭共建大宗祠,尊德四公为始祖公,以二十字为班派统系曰:“天尚一其龄,承先世泽贞,有道传家永,贤能奕载兴”。其后,各甲沿丹溪两岸别离成立支祠,至解放前尚有20多座敞厅。据胡再生老人言,大宗祠、支祠和敞厅之间是上下级相关。现在,华美堂皇的大宗祠已经消散,我们只能望见残存的铺设地面的石条和柱基石,而支祠也被粉碎殆尽,敞厅只剩下三座,一座是式谷堂,一座是绍绪堂,尚有一座是琅山思诚堂。据胡传农回想,龙坦胡氏本来共有6座祠堂,除了大宗祠(在周村阿孔岭)外,尚有三甲支祠(在周村),上七甲支祠(在十三凉亭中段左边的敞厅后头),下七甲支祠(在老街中段向右的狮子坦),五甲支祠(在五甲坦),六甲支祠(在六甲坦)。除了上七甲支祠是在“刮五风”时被拆,别的祠堂(包罗大宗祠)都在“文革”后期被拆。云云看来,八甲也该当有支祠才对,或毁于更早些时辰。

据王书记(榔桥镇前书记,对内地风土情面多有相识)所言,土地改良时祠堂没有分到农户头上,如故属于公房,“文革”后许多祠堂便被改革成学校、乡当局或村委会。而且1967年往后内地生齿膨胀,必要燃料,但山上已是光溜溜一片(“大跃进”时外地砍伐队大量砍伐树木所致),拆祠堂便成为获取木材的一个渠道。

安徽最大的胡氏宗祠在那边 郊野记溪头胡氏(6)

胡氏大宗祠遗址(郑梅婷摄)

祠堂除了是家属祭奠祖先的场合以外,还施展着嘉奖和束缚族人,兴办教诲等重要浸染,是家属建树中不行或缺的存在。已往大宗祠,各支祠和敞厅都有本身的境界,多为族人所捐赠,租金收入用于家属一般各项开支。大宗祠昔时有3000多亩山林境界(个中境界有2000多亩,山场有1000多亩),收入显然异常可观。而所谓的敞厅,至晚在清中后期就已经呈现(据胡升的说法),以官房里的敞厅为例(胡传农的伯父曾接受打点员),公有四十亩零五分田,租金用于敞厅维修和晴朗、冬至祭扫祖墓的用度,声名敞厅在一个比“甲”更小的家属范畴内施展着统摄浸染。“文革”往后,敞厅大多酿成住宅,也就失去了这种浸染。已往七月半、冬至祭祖和晴朗省墓,祠堂城市给族人发红包,还给每位参加者发5到6块糯米糕。每个祠堂也都有本身的义仓,在旱涝年份,会举行一些捐赠勾当。胡再生老人说:“(族人)没有儿女啊,家里养不起啊,小孩子上学啊,我们小时辰都是从祠堂拿钱。”正是借由家属这一配合体,富饶族人的一部门私有工业转化为公有,并转移到贫穷族人身上,实现财产的从头分派,告竣效益最大化。

从谱序来看,龙坦胡氏族谱的修订始于明中后期。明代天顺戊寅年(1458),浩洋公修谱;嘉靖壬辰年(1532),石门公重修谱;嘉靖壬子年(1605),合修清华;万历丙午年,元夫公续修,与太邑麻潭胡氏合谱;康熙八年(1669),尚衡公(进士,浙江学政道佥事)修谱。听说南宋乾道年间还修过一本《龙坦胡氏家乘》,但该谱序未说起龙坦胡氏,故存疑。这些老谱多在屡次动乱中湮没,我们此行只汇集到了一本《龙坦胡氏统宗谱复印本》。已往各甲都有本身的族谱,但在“文革”中多被破损,我们此行只汇集到了《龙坦胡氏三五甲抄本宗谱序文及龙坦村风光诗》一本支谱(穷乏世系部门)。各支派本身也会修订家谱,如我们此行汇集到的《泾县龙坦胡氏八甲绍绪堂家谱》、《希贤堂胡氏微家谱》、《龙坦胡氏五甲二房红公分支谱》等。现在,龙坦胡氏同一的新谱迟迟未能修订,这与生齿活动范畴扩大和内地宗族见识日渐稀薄不无相关。据村民所言,族谱的修订一方面必要有文化、有乐趣、有精神的热心族人出头主持,另一方面还需世人主动出资,不然“有意无力”。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历史文化